香格里拉網訊 (記者 和泰君) 9月13日下午,前來出席第十屆康巴藝術節的滇川藏青交界地藏區六州(市)長接受迪慶日報社、迪慶州廣播電視臺記者的專訪。 專訪中,六州(市)長圍繞交通建設、旅游發展、生態保護、脫貧攻堅、產業發展、城市建設等問題,一一向記者作了解答;介紹了近年來各州(市)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取得的可喜成績和好的做法、經驗,對下一步推進各州(市)之間深度交流合作、共同發展提出了好的意見建議。 當天,滇川藏青交界地藏區州(市)長召開第四次聯席會議專項協作會。會議討論分析了共同爭取藏區項目政策、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政策和鄉村振興政策、生態環境保護補償政策,共同推進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國際旅游目的地和文化民俗民居保護傳承、加強招商引資和貿易合作等事宜,交換了滇川藏青交界地藏區深度合作的意見建議。 迪慶藏族自治州州長齊建新: 亮品牌 強合作 促振興 9月13日下午,滇川藏青交界地藏區州(市)長第四次聯席會后,迪慶藏族自治州州長齊建新接受了新聞媒體的集中專訪,重點就提升香格里拉品牌,加強區域合作發展,推動迪慶鄉村振興等問題接受了采訪。 發展旅游產業 提升香格里拉品牌 齊建新說,迪慶將堅持高端化、智慧化、國際化、特色化的發展方向,大力發展全域旅游,努力提升香格里拉品牌。具體開展六方面工作:一是切實編制好迪慶旅游規劃,以世界眼光、全球理念,高起點、高水平、高標準編制規劃,以規劃引領統籌推進工作。二是切實保護好迪慶的生態環境。三是切實弘揚好迪慶的民族文化,實現旅游形式和文化內容統一,全面提升香格里拉文化品牌的影響力。四是切實建好迪慶的景區景點。五是切實提升好迪慶的交通基礎設施。六是切實打造好迪慶的人文形象。 改善交通條件 加強區域合作交流 齊建新指出,迪慶是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藏羌彝文化走廊和滇川藏茶馬古道,也是內地進入藏區并通往南亞各國的橋梁和藏區與祖國內地聯系的樞紐。下一步,迪慶將利用這些優勢積極與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四川省甘孜州、涼山州,我省的麗江市、怒江州加強合作,共同推進互聯互通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建設,努力打造融入成渝經濟圈的“大香格里拉”精品旅游環線和“三江并流”區域的精品旅游環線。 具體思路:一是加強與昌都市合作,加快推進香格里拉到昌都的滇藏鐵路和滇藏高速公路建設,使之成為云南到西藏的快速、便捷旅游大通道。二是加強與麗江市、涼山州的合作,加快推進香麗高速和麗香鐵路建設,積極推進西香高速公路(G7611)的前期工作。三是加強與甘孜州的合作,開工建設香鄉二級公路,盡快建成德欽到巴塘的公路。四是加強與怒江州的合作,加快推進維蘭二級公路,德貢等公路建設,共同打造好“三江并流”區域精品旅游環線。 發展鄉村旅游 打造特色小鎮 推動鄉村振興 齊建新介紹,近年來,迪慶州委、州政府積極引導和大力扶持鄉村旅游發展,如小中甸鎮、奔子欄鎮、塔城鎮等一些鄉鎮已經具備了一定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基礎。在特色小鎮建設方面,自國家和省支持特色小鎮發展的系列政策出臺后,全州特色小鎮建設實現了全面提速。目前,國家級特色小鎮香格里拉月光城項目正在抓緊建設,德欽梅里雪山特色小鎮和維西冰酒特色小鎮項目有序推進。通過切實抓好特色小鎮建設和發展鄉村旅游,以旅游產業發展輻射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努力實現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齊頭并進。 (香格里拉網記者 楊勇) 甘孜藏族自治州州長肖友才: 抱團發展 共同打造康巴文化精品 在第十屆康巴藝術節開幕之際,記者就甘孜州的交通建設規劃、如何加大同其它地區的交流合作、如何打造大香格里拉旅游環線等問題專訪了甘孜州州長肖友才。 記者:肖州長你好,近年來甘孜州交通建設取得的成就有些什么? 肖友才:2009年以來,甘孜州連續實施四輪“交通大會戰”,規劃實施重點交通項目66個,總投資達1060億元,成為甘孜建州以來交通建設投資最多、規模最大、效益最好的時期。全州公路通車里程達38620公里,2017年雅康高速通至瀘定縣,結束了甘孜藏區零高速的歷史。同時,康定機場、亞丁機場先后建成通航,已開通直飛成都、重慶、西安、廣州、杭州、拉薩等地航線12條,甘孜格薩爾機場正在建設。“交通大會戰”的全面實施,建成了一大批干部群眾長期渴盼的重大交通項目,打破了制約甘孜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強力推動經濟快速發展、產業快速提升、民生快速改善,全州呈現出高速度與高質量并重發展的良好態勢。 記者:甘孜州將如何加大同其他地區的交流合作,從而共同達到協同發展? 肖友才:甘孜將進一步深化“團結奮進·攜手奔康”的區域合作理念,推動康巴藏區及大香格里拉區域攜手共進、抱團發展,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共同建設一批具有互補性、帶動性的基礎項目。一是產業發展共幫共扶,聯合打造全域旅游、特色農牧、中藏藥業、文化創意等產業,促進產業集聚、集群、集約發展。二是商貿合作共推共享,共同打造大香格里拉生態經濟圈,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利益共享。三是生態環境共建共治,讓康巴高原天藍地綠水清的生態底色更加鮮明。四是和諧邊界聯防共管,引導邊界群眾守界生產、守望相助、互讓互諒、和睦相處,共同譜寫交界地區各族群眾“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齊力打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示范區。 記者:甘孜州擁有富集的旅游資源,在打造大香格里拉旅游環線中,甘孜州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肖友才:甘孜地處大香格里拉核心區,是康巴文化的發祥地,既得自然山水之勝,更兼人文和合之美。下一步,甘孜將充分發揮核心樞紐作用,立足大香格里拉旅游環線核心地緣優勢、世界級資源優勢、政策紅利疊加優勢,以更加寬廣的視野,深化區域交流合作,推進區域旅游線路對接、市場互動、客源互送、效益共享,積極建設大香格里拉環線無障礙旅游區;甘孜將以康巴文化塑造文化康巴的理念,加強康巴文化、紅色文化、茶馬古道文化整理挖掘,共同打造康巴文化精品;甘孜將強化整體營銷、全面營銷觀念,與香格里拉聯盟單位共同搭建線上線下旅游宣傳促銷平臺,共同打造“大香格里拉”旅游經濟圈、新時代茶馬古道和滇川藏青紅色旅游文化長廊。 (香格里拉網記者 王瑄怡)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州長楊克寧: 努力實現“旅游大州”向“旅游強州”新跨越 在第十屆康巴藝術節期間,記者就如何做好生態扶貧、推進大香格里拉旅游環線建設和全域旅游建設、發揮資源優勢抓產業發展等問題采訪了阿壩州州長楊克寧。 記者:在脫貧攻堅時期,如何更加有效地做好生態扶貧? 楊克寧:我們將嚴格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作為我們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下足“繡花”功夫,做實做細工作。一是健全完善政策體系; 二是壓緊壓實目標責任; 三是緊緊抓住脫貧重點; 四是創新推進生態扶貧; 五是探索實施文化扶貧。 記者:作為旅游勝地,如何推進大香格里拉旅游環線建設和全域旅游建設? 楊克寧:我們始終把旅游業作為戰略性、支柱性、先導性產業加以重點培育、優先發展,著力推動產業全域布局、產品全域構建、品牌全域營銷,堅持突出差異互補、聯動發展,初步形成了“產業圍繞旅游轉、結構圍繞旅游調、產品圍繞旅游造”的全域發展新格局。截至目前,阿壩州共建成國家5A級景區3個、4A級景區13個、國家級生態旅游示范區1個、省級生態旅游示范區1個、成功創建“四川旅游標準化示范州”。2016年,全州接待游客3761.49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18.44億元,較2012年分別增長79.1%和75.9%。2017年,全州接待游客2909.58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35.72億元。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發展全域旅游”的重要論述,認真貫徹落實四川省委關于“支持民族地區加快發展全域旅游”的決策部署,主動融入“大香格里拉旅游環線”,深入實施“旅游+”“+旅游”戰略,堅定走“全域發展”之路,做好做足大交通、大景區、大品牌、大環境“四篇文章”,加快建成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國際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努力實現“旅游大州”向“旅游強州”新跨越。 記者:阿壩州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抓產業發展方面是如何發揮好這些資源的? 楊克寧:“綠色”是阿壩最大的底色,“生態”是阿壩最大的財富。阿壩立足依托資源稟賦條件,堅守主體功能定位和生態功能區規劃,堅持在保護中發展、發展中保護,正確處理生態與發展、生態與民生、生態與穩定的關系,以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生活低碳化為導向,發展生態經濟,壯大綠色產業,探索實踐具有阿壩特色的綠色發展之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香格里拉網記者 和泰君) 果洛藏族自治州州長白加扎西: 大力發展高原特色農牧產業 9月13日下午,本報記者就果洛州如何打造生態農牧業品牌、實施好美麗鄉村建設等方面的內容采訪了果洛州州長白加扎西。 記者:果洛州是如何打造生態農牧業品牌的? 白加扎西:果洛一方面按照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的要求建設生態農牧業產業化基地,實行合作社股份制的模式,強化管理,同時采取草畜平衡、劃區輪牧、建立人工飼草基地等形式,減輕草場壓力。另一方面,采取項目化的工作方式,整合各類資金實施高原有機牦牛藏羊肉產業、高原有機牦牛乳制品產業、高原牲畜良種產業、高原飼草料產業、高原綠色蔬菜產業、班瑪林下產業“六項工程”。同時,采取“牧戶+合作社+公司”生產經營模式,大力扶持和培育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條,實現從源頭生產基地到企業加工銷售“一條龍”產業化體系,農畜產品知名度、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提升。果洛正在走出一條生態生產生活良性循環的路子,為農牧業持續發展、農牧民穩定增收、生態環境有效保護等共贏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記者:果洛州在美麗鄉村建設方面有什么樣的經驗和做法? 白加扎西:實施美麗鄉村建設是新農村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也是改善基層人居環境,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為更科學地實施美麗鄉村建設,果洛分批次、分階段認真編制了美麗鄉村建設的規劃設計,有效整合資源和資金,建立領導責任、技術指導、民主監督等保障機制,形成了統籌協調、分工明確、責任落實、措施到位的工作局面,確保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的全面推進。 記者:果洛州在高海拔地區植樹造林有什么成功經驗? 白加扎西:果洛平均海拔在4300 米以上,州府所在地大武鎮海拔為3780米,過去在這里植樹造林非常艱難,國土綠化成績甚微,基本談不上城鎮綠化。我們從2013年開始,聘請青海省內專業技術人員根據當地特殊的地理環境及氣候,通過實地調查論證 ,制定了苗木選種、土壤配方、栽植養護等技術方面的具體方案,采取工程造林與社會造林相結合的辦法,嘗試性地實施了國土綠化。經過幾年的努力,全州共完成了2.87萬畝的國土綠化任務。目前所有的學校、醫院、居民小區都實現了庭院綠化全覆蓋,完成了絕大多數行政和企事業單位院內綠化工作,城鎮道路綠化也逐步覆蓋,完成了3000余畝的城鎮周邊環境造林任務,如今的大武鎮區可以處處見到成片的林地,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 (香格里拉網記者 和建蕓) 昌都市副市長澤仁俊美: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9月13日,參加第十屆康巴藝術節的昌都市副市長澤仁俊美接受記者專訪,就川藏鐵路建設、市政建設和民生等方面取得的成績回答了記者提問。 記者:川藏鐵路的上馬和建設將會對昌都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什么樣的推動作用? 澤仁俊美:川藏鐵路的上馬和建設,是昌都乃至毗鄰各兄弟州(市)各族人民多年來翹首以盼的大事、喜事、好事,對于昌都市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構建西藏面向南亞開放鐵路大通道、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鞏固祖國邊疆穩定、維護國家安全,推動昌都更好地融入成渝和大香格里拉經濟圈,加快昌都乃至西藏對外開放步伐,促進各民族更好地交往交流交融具有重大現實意義。一是有利于促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二是有利于經濟效益更好發揮。三是有利于更好地保護生態環境。四是有利于更好地保障改善民生。 記者:昌都市市政建設、棚戶區改造對提升昌都市整體規劃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 澤仁俊美:2012年4月,昌都市委、市政府決定把舊城改造作為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提升城鎮居民生活水平的有力抓手,作出了全面啟動昌都鎮舊城改造工作的重大決策,拉開了舊城改造的序幕。 昌都始終堅持以“發揮優勢、彰顯特色、正確定位”為總基調,以改善昌都鎮舊城區居住環境、完善城市公共服務體系、提高群眾幸福指數、節約集約土地為目標,以現代理念定位城市,以戰略眼光規劃城市,以精品意識建設城市,按照“四化兩型”和充分體現濃郁地方特色、區域特色、民族特色的要求,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益管理。先后委托中國規劃設計研究院、重慶市規劃局等國內知名規劃設計單位對昌都城市控制性規劃進行了修編,對城市發展方向、人口規模、功能布局、景觀特色等進行了科學規劃,確定了“東延、西進、北擴、南跨”的昌都城市空間結構和“一心三翼多片”的功能結構。 記者:近幾年昌都市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在民生方面還取得了哪些成績? 澤仁俊美:近年來,在昌都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民生方面取得了以下幾個方面成效:一是脫貧攻堅成效顯著。二是教育事業發展加快。三是衛生事業健康發展。四是文旅事業繁榮發展。五是就業增收同步提高。六是社保水平整體提升。 (香格里拉網記者 松學寶) 玉樹藏族自治州副州長馬鐵峰: 努力創建特色藏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9月13日下午,記者就玉樹州掛牌藏族文化生態實驗保護區等相關問題采訪了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副州長馬鐵峰。 記者:今年是玉樹州藏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掛牌的第一年,請問目前此項工作進展如何? 馬鐵峰:2017年1月,玉樹州被文化部確立為國家級藏族文化(玉樹)生態保護實驗區后,我們及時啟動編制了《藏族文化(玉樹)生態保護實驗區總體規劃》,目前,四級名錄體系建設不斷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數據庫建設逐步推進,非遺博物館、保護傳承基地建設得到加強,傳承人培訓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非遺項目進校園,進社區活動積極推進,非遺文化創業發展小有成就,非遺保護的良好社會氛圍逐漸形成,文物項目申報進度全力推進。同時,玉樹強化以生態環境保護、農牧區鄉村振興為主,加強理論和政策研究,注重宣傳推廣,構建“一核兩翼三帶”空間布局,分期有序實施,將努力把實驗區建設成為具有高度文化代表性和鮮明玉樹特色的藏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記者:藏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項目的實施對于玉樹今后的發展有什么意義? 馬鐵峰:藏族文化(玉樹)生態保護實驗區的設立,是對藏族文化實施整體性保護的重要標志,是推動玉樹州由高原商貿重鎮向三江源文化旅游高地轉變的重大機遇。對推動藏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維護三江源區文化生態環境的平衡和完整,增進民族團結、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帶動地區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是加強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對于維護文化生態系統的平衡和完整、實現玉樹藏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具有重要意義。二是對于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青海重要講話精神,做好青海省生態文明排頭兵建設,助力自治州打造全省生態保護修復示范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先行區、大自然保護展示區目標定位具有重要意義。三是進一步增強了玉樹民眾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提高了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凝聚力,筑牢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四是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建設,就是要把保護生態、文化傳承與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相結合,與農牧民增收與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相結合,讓人民群眾在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的過程中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玉樹作為藏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以實驗區建設為重要抓手,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牧區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對于全國其它地區而言具有示范作用。 (香格里拉網記者 央金拉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