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坡村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側記 ◎ 江初 德欽縣云嶺鄉紅坡村全貌。 紅坡村群眾盛裝參加“登巴·金安”傳統文化節活動。 初秋的德欽縣云嶺鄉紅坡村沒有一絲蕭瑟的跡象,仍舊被綠色包圍著,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錯落有致的農房掩映在高大的核桃樹間,斑駁的樹影倒映在屋檐上,村民們過著寧靜、和睦、融洽的生活。 紅坡村轄7個村民小組,共有179戶、939人,全村信教群眾較多,處在德欽縣維護穩定的前沿陣地。過去,由于信教群眾之間的理念不同,鄰里之間不來往,親戚之間不走動的現象比比皆是。為了營造和諧穩定的生活氛圍,通過多次研究討論,該村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措施,讓群眾重新建立起和睦、融洽的鄰里關系。 抓交流 促和諧 “要想讓群眾之間的關系早點破冰,首先就要增進他們之間的交流,交流多了,偏見就少了,關系慢慢就緩和了。”村主任都吉茸說。 50多歲的都吉茸有一個外號叫“佐羅”,意思是他總像個“游俠”一樣行走在各個村落之間,像一根紐帶一樣把各村的群眾緊緊聯系在一起。“以前村里召開群眾大會,一散會,村民們就各回各家,作鳥獸散,缺乏交流,擰不成一股繩。后來,我在去各村開會之前會買一些酒肉帶去村里,請村里熟悉的群眾幫忙做好飯,待開完會就組織大家一起吃晚飯。我會適時活躍一下現場的氣氛,大家在笑聲中就把原來那層不和諧的窗戶紙給捅破了。”都吉茸驕傲地說,“后來,每逢開會,我就組織村里的群眾聚在一起,交流、學習、勞動。幾次過后,村民之間的交流明顯增多了,大家見面不再相互板著臉,甚至主動開始打招呼了。” 近年來,為了促進民族團結,紅坡村每年都開展幾次大型的活動,增進群眾之間的溝通交流。在藏歷七月十五這天,紅坡村7個村民小組的群眾都聚集到村委會,參加“登巴·金安”傳統文化節暨民族團結活動,聆聽民族團結進步和黨的各項惠民政策宣講,并開展各小組之間的弦子擂臺賽、籃球友誼賽、拔河賽及篝火晚會等,大家身著盛裝跳舞直至凌晨,群眾的參與積極性非常高,達到了增進友誼、促進團結的目的。 重發展 促和諧 紅坡村地處半河谷地區,氣候適宜,有發展種植養殖業的獨特優勢。為了幫助群眾早日摘掉貧困帽,過上幸福和諧的生活,紅坡村先后實施了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民生改善等工程,使廣大群眾真正感受到黨和國家的溫暖。 該村村委會副主任登巴帶頭成立了仁達種植養殖合作社,推廣種植白蕓豆、菜豆、附子等經濟作物;引進荷蘭牛種,發展奶牛養殖。該合作社與社員及周邊農戶簽訂種植養殖協議,并承諾按保護價回收,免去了群眾的后顧之憂,有效提高了社員和鄉親們的種植養殖積極性,提高了他們的年收入。 “現在,我們村基本沒出現過大的矛盾糾紛了,群眾加入合作社、發展產業,日子越來越好過了,大家都感恩黨的好政策!”村委會副主任登巴說。 2013年開始,在登巴帶領下,紅坡村推廣種植白蕓豆、菜豆、附子、獨定子、重樓等經濟作物,并為農戶統一供應種苗、農資和飼料等,切實推進了農作物規范化種植和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為群眾增收220余萬元。在上級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扶持下,先后解決了建設資金179萬元,用于村內防洪堤建設、組內戶外道路加寬、田間溝渠修復、機耕路建設和太陽能安裝等,實現通組公路全覆蓋。 強黨建 促和諧 紅坡村黨總支結合村集體經濟脆弱、群眾生活水平不高、群眾對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認知度較低等實際情況,實施“民族團結進步工程”,對癥下藥解決紅坡村存在的問題。 一是積極引導黨員簽訂承諾書,在維護團結、樹立新風方面發揮模范帶頭作用。120名黨員承諾:不利于團結的話不講、不利于團結的事不做;不帶頭參加組內矛盾糾紛;在敏感節點及重大節慶活動期間,黨員家庭杜絕宗教活動。二是面向寺廟和僧人開展“出家守法戒,修行利國民”為主題的愛國主義和法制宣傳教育。紅坡村黨總支與該村64名僧人進行一對一約談,增進聯系,不斷提高僧人的國家意識、法制意識、團結意識。三是提高群眾對民族團結政策的知曉率,營造團結、穩定發展氛圍。紅坡村掛包單位——州佛學院有著20年黨齡的黨員肖勇主動請纓,為紅坡村創建“民族團結示范村”、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一份力。駐村以來,肖勇把家搬到村里,用漢藏雙語向群眾宣講法規政策。他說:“紅坡村有我熟悉的臉龐,我要和鄉親們一道齊心協力把紅坡村建成富裕、團結、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紅坡村委會成員和駐村干部精誠團結、凝心聚力,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積極化解社會矛盾糾紛、改善基礎設施條件、發展特色產業、促進群眾增收……如今的紅坡村,成為和諧幸福的代名詞,民族團結的花朵綻放在每個人的臉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