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鄉魯瓦村瑞瓦村民小組創建民族團結示范點見聞 ● 江 初 ![]() ▲ 瑞瓦村民小組。 從德欽縣佛山鄉魯瓦村瀾滄江畔的國道214線一個岔口,順著已經硬化的衛生路蜿蜒盤旋而上,經過20多分鐘的車程,在兩山的夾縫中眼前豁然開朗,瑞瓦村民小組像一幅畫卷呈現在眼前。 “瑞瓦,藏語意為撬杠,傳說這個村曾經隱藏在大山深處,是被高人撬開的村莊?!?8歲的村民魯茸登巴說。 過去偏僻落后、不為人知的瑞瓦村,通過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點,基礎設施、村容村貌發生了明顯變化,村里有了許多“小洋樓”,進村道路已硬化,孩子們騎著小單車在小巷里玩耍,老人們在自家門前坐著悠閑聊天。 今非昔比小村莊 過去,村里沒有公路,村民出行困難。2013年,根據省委、省政府實施“3121工程”即在全省范圍內重點聯系3個自治州、選擇10個縣、20個鄉鎮、100個自然村(社區)作為民族團結示范點,統一部署、以點帶面、推動全局。其中,德欽縣瑞瓦村民小組被列為100個自然村之一。 通過實施民族團結示范點項目建設,瑞瓦村民小組全面完成衛生路、人畜飲水、村莊規劃、亮化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推進特色優勢產業發展。2012年瑞瓦組人均收入3400元,2015年達6800元以上。組長阿尼江初掰著指頭算了一下,“現在,有的家庭年均收入已經10萬多元,戶均收入達到2萬元了”。 江初家過上好日子 村民江初家院子里種著水果蔬菜,走過石板鋪就的過道,別有一番鄉村情懷。兩層的小樓雕龍畫鳳,頗有江南別院的韻味。 江初老人今年55歲,女婿是鶴慶人,有手藝、腦子靈,先是務工,如今在縣城開了一家裝修公司,收入還不錯,不僅在縣城買了房子,還在麗江市買了房子。孫子孫女在縣城讀書,老大在德欽中學,老二在示范小學。老家只有江初老人和老伴,兩人在家生活,農忙時請工。 不僅江初家的女婿是外地人,村里17戶人家中就有9戶人家的女婿是鶴慶或大理其他地方的漢族和白族?!八麄冇惺炙嚩夹g,干活收入比普工多!”村里一個小伙子羨慕地說。 一個藏族小村子,有了其他民族的女婿,他們成為一家人,為村里的發展增活力、為民族團結示范點建設添光彩。 路通財通走上致富路 說起村里整潔干凈的環境,魯瓦村委會主任斯那江初最有“發言權”。他說,自村里列入民族團結示范點后,2016年,有關部門投資,幫助改建國道214線到村里近10公里的坑洼土路,鋪上了水泥,昔日經常塌方的爛路如今暢通無阻。2014年,縣民宗局等部門負責人多次到瑞瓦調研指導,協調資金100多萬元,修建村里的硬化路,瑞瓦人從此告別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歷史。 瑞瓦村民小組黨小組還牽頭制定了村規民約,其中一項就是把村里的道路分成若干地塊,由全村17戶人家負責打掃,保持衛生清潔。 示范點建設,還包括特色產業培育,葡萄、核桃種植,豬、雞養殖,以及發展林下經濟,拓寬了村民增收致富路。 村民斯那尼瑪說,現在的好日子離不開黨和政府的關懷,在鄉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被高人撬開的瑞瓦村,在民族團結示范點建設中又一次撬開了它幸福的大門,基礎設施日漸完善,增收致富的道路越來越通暢,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