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西縣城總體規劃植入了先進的城市建設理念,體現了地方特色,是滬滇合作的結晶,連接著上海人民和維西人民的深情厚誼。”維西縣委常委、副縣長王忠民在對口幫扶單位座談會上說,“這張藍圖正在迅速變為惠及民生的美好現實?!?/p>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一江連接兩地情,扶貧路上心連心。上海市寶山區對口幫扶維西縣以來,除了在資金上給予維西大力支持外,還在智力扶貧方面給予維西大力支持,《維西縣城建設總規》就是上海市寶山區智力扶貧結出的豐碩果實。 維西縣住建局局長趙東征介紹說:“《維西城市建設總規》以人為本,著眼城鄉人居環境中的‘堵點’‘痛點’和‘盲點’,體現前瞻性,為維西縣城未來的發展留下余地,大到縣城容量拓展的縱橫空間,小到道路的曲直寬窄,都做了精心設計,布局合理。《總規》既吸收了現代化城市建設新元素,又體現了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勾畫了令人向往的宜居宜業宜游城鎮。按照規劃藍圖,維西縣各族干部群眾信心滿滿地用自覺行動投身到了創建‘最美城鎮’行動中?!?/p> 科學規劃,一張藍圖抓到底,維西縣城“堵點”“痛點”和“盲點”等突出問題在干部群眾用自覺行動中逐步得到破解,截至目前,放眼望去,一座令人向往的山水縣城已盡收眼底。 緊盯“堵點”“痛點”和“盲點”,依照藍圖改造老城區,拓展新城區,全面提升城鎮功能,破解“小城大堵”難題,維西縣規劃局負責人何佳碧說:“過去,維西縣城交通擁堵根子不在車多人多,而在于城鎮建設規劃嚴重滯后,市鎮公共設施建設不足。自‘最美城鎮創建’以來,依照新的規劃發展思路,運用超前的規劃發展眼光,就所存在的滯后問題將會得到有效解決?!?nbsp; 老城區穿上了“民族服裝”,新城區建設快馬加鞭,道路交通等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快,維西縣城已跳出了“小城大堵”的窘境??h城規劃建設面積已從2008年的不到2平方公里擴展到現在的6平方公里;主要街道已從原有的兩條發展到現在的8條;城市公廁從原來的1個到現在的12個;從沒有一個公共停車場到現在擁有2個集休閑、停車于一體的公園式停車場;農貿市場已從原來的2個增加到了現在的4個。 采用“三治”措施提升城鎮功能,著力解決縣城“臟亂差”問題。在推進創建“四美”活動中,重拳整治社會治安秩序,積極建設安全城市,保障城鎮居民安全。大力度整治亂擺亂設、亂貼亂畫、亂吐亂扔、亂排亂倒、亂搭亂建、亂停亂放等影響市容環境行為,積極為廣大市民創造一個安全、舒適、穩定、有序、祥和的城鎮環境。采用“治臟”舉措,重點治理車站廣場臟、公共廁所臟、飲食攤點臟、集貿市場臟、街巷院落臟等現象;采用“治污”舉措,重點治理大氣污染、水污染、噪聲污染、廢渣污染等。采用“二增”建設舉措提升城鎮功能,加快生態宜居城鎮建設。“二增”就是大面積增加城市綠化、提高綠化覆蓋率和增加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相繼建設完成了3個公園和新老城區綠化任務,實現城市園林綠化全覆蓋,使維西縣城從沒有一塊綠地的舊貌,變化到目前人均擁有公園綠地面積達8.7平方米。 通過不斷提升改造建設,如今的維西縣城,正以“最美山城”的新面貌,猶如一幅山水畫卷般亮出了獨具的風采。據監測數據顯示,縣城飲用水源地水質已達到了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Ⅱ類水質及以上標準,縣城地表水水質達標率達100%,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100%。(楊洪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