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精準扶貧工作的不斷深入,產業成了脫貧攻堅的主要支撐。近年來,德欽縣結合農產業發展實際,總結近年來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科學規劃編制符合不同區域、可操作的產業發展規劃,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的方針,汲取全縣成功的“葡萄產業”培育經驗,穩步推進公司(企業)+基地+農戶(合作社)的經營模式,切實做好藏區生態品牌,努力擴大農產業基地,拓寬銷售渠道,持續促進全縣各項生物產業發展壯大和農牧民增收致富。 推動產業向規?;?、特色化發展。近年來,該縣在發展各類產業的過程中,聚焦產品規模化、特色化發展路徑,以村組為單位,主推適合當地發展的1至2項產業,并逐步打造成當地特色品牌,真正做到“一戶一業、一村一品”。據統計,今年德欽縣擴種葡萄482畝,計劃完成核桃提質增效項目7500畝,油橄欖豐產培育項目5000畝,目前正在編制作業設計中;建設完成花椒基地3200畝,油橄欖基地3030畝,完成種植經濟林果48852株。今年1-6月,全縣種植中藥材主要品種有木香、當歸等,中藥材種植面積為13897.94畝,其中當歸種植6305.19畝,木香2623.8畝,其他種植4968.95畝;養殖蜜蜂4203箱,牛存欄43036頭、羊存欄23148只、豬存欄46592頭、雞存欄102827只。 重視集體經濟,抱團共謀發展。德欽縣產業辦科學引導群眾積極參與合作社等集體經濟組織,整合農村土地資源,利用試點農戶土地入股、獎補資金入股、勞動技能入股等方式,力求達到政府扶持集體經濟、集體組織帶動農戶發展、抱團規避市場風險的良性運轉。在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的引導下,通過基地建設,擴大種植經濟林、中藥材、食用菌、特色農作物以及養殖蜜蜂、豬、雞、牛等畜禽產業。在大力發展第一產業的同時,各村結合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現狀和需求,結合鄉村旅游、勞動技術服務等產業,通過服務于集體經濟發展的土地流轉、土地整治、物流行業、電子商務、加工廠房、商業鋪面建設等方式發展集體經濟,同時進一步規范合作社建設及資金管理使用。截止目前,全縣46個村全部注冊成立發展村集體經濟的農業專業合作社。 加大企業引進和市場研判力度,確保銷售渠道暢通。為進一步擴大農產品收購、加工、銷售渠道,近年來,德欽縣委、縣政府提出產業扶貧“一司五廠”的總體思路,成立德欽縣產業扶貧開發投資有限公司,全縣46個行政村加入到公司并占股,引進有機食用油、蜂蜜、畜禽產品、中藥材、食用菌加工廠,因地制宜發展核桃、油橄欖、中藥材、羊肚菌、藏香豬、生態雞、牦牛、蜜蜂等特色產業,實現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最終實現群眾持續穩定增收的產業發展目標。截至目前,德欽縣產業扶貧開發投資有限公司已完成注冊登記;該縣與拖頂雪域油橄欖公司、洛沙龍翔羊肚菌公司、旭美生物公司、品吉蜜蜂公司、開發區綠林公司、麗江得一集團基本達成合作意向,將在年內實現投產。下一步,該縣還繼續加大農產品的市場預測和評估力度,重點培育有保障、有銷售渠道的農業產品。 加強產業基地建設,帶動農戶增收。近年來,德欽縣堅持“長短結合、以長為主”的產業發展原則,在不斷加大“短、平、快”產業項目推進的同時,持續鞏固葡萄、核桃、油橄欖為主的產業提質增效。在條件適宜的地區,適當發展黃果、石榴等優質經濟林果,增加群眾收入。同時,重點抓緊抓實種苗基地建設工作,以基地的示范、引領帶動群眾發展產業,以基地的優質種苗和種養植技術人員為各地農戶發展產業保駕護航,從而保障農戶有種苗、有技術,促使種下地的作物、養殖的家畜(禽)有收成、產品有銷路、腰包有進賬。(王靖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