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央金拉姆 陳義 洛桑央宗 何帝龍 ▲ 昌貢村民小組新面貌。 走進香格里拉市格咱鄉翁水村昌貢村民小組,黨旗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迎風招展,兩排整齊劃一的藏式“小別墅”映入眼簾,中間是一條干凈筆直的通戶路,村民廣場、活動室、綠化帶、路燈、文娛設施等一應俱全,“水、電、路、視、訊”直通家家戶戶……這里猶如一幅鋪展在山林間的美麗畫卷,讓人不禁想走進去,一覽移民新村的新生活、新面貌。 “很久以前,一場山洪把原昌貢村民小組的房屋沖毀,造成了嚴重的生命和財產損失。村民過起了提心吊膽的日子,每逢雨季,沒有睡過安穩覺,生怕一場突如其來的山洪再次危及生命財產安全。”提起過去昌貢村民小組的情況,翁水村黨總支專職副書記、村監委會主任桑前弟弟說。 了解到昌貢村民小組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后,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2007年,各級政府及民政等部門先后深入該村調查研究,計劃乘著游牧民定居工程項目的東風,實施移民搬遷,徹底解決昌貢村民生存和發展問題,為村民們吃上“定心丸”。最終決定將昌貢村民小組的23戶村民集中搬遷至一公里外地勢平坦安全,交通更加便利的移民新址。 號角吹響,旌旗獵獵。2010年,項目正式啟動實施,通過各方卓有成效的工作,該組游牧民定居工程項目共投資400多萬元,進行房屋和配套設施建設。 自搬入移民新村,昌貢村民改變昔日的生活方式,一心一意謀發展,日子越過越紅火。眼前的昌貢村民小組,家家戶戶干凈整潔,因地制宜發展養殖牦牛和林下經濟,年輕人還選擇外出務工,許多家庭買了摩托、買了車,在新村里過起了幸福生活。 “我們能夠搬出舊址,入住移民新村得益于國家游牧民定居工程的實施,我們現在住得很安全,生活很幸福。”昌貢村民小組楊清廷說。他家過去居住在昌貢村民小組舊址,當得知政府要實施移民搬遷工程后,心里非常高興,舉雙手贊成。還帶頭做起了搬遷群眾的動員工作。 作為第一批入住移民新村的村民,楊清廷談起今夕變化:“我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土基房,真的沒有想過有一天也能住進這樣的新樓房,如今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活環境變得更安全了,基礎設施得到完善,特別是每逢組里有紅白喜慶事項,大家很快聚集到一起,相互幫助,我們變得更團結了,游牧民定居工程的實施讓我們享受到好政策,感謝黨、感謝政府。” 昌貢村民小組搬入新村的23戶100余人,均為藏族群眾。移民搬遷搬得出,如何才能留得住、能致富?桑前弟弟說:“搬遷后,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我們大力發展養殖業,在原居住地種植馬鈴薯等經濟作物,打造中長期增收致富產業。” 楊清廷一家大力發展牦牛養殖,如今已是翁水村有名的牦牛養殖戶,每年通過銷售酥油、牦牛就可獲得10萬多元的收入,生活越來越好了。 近年來,州委、州政府緊緊抓住國家“西部大開發”和“西電東送”及游牧民定居工程實施的歷史機遇,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省移民政策和法律法規,按照“搬得出、穩得住、會致富”的目標,高位推進移民安置工作。“十二五”以來,迪慶州移民開發局堅持以人為本,情感移民、陽光移民、依法移民、和諧移民,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為構建和諧藏區、實現全面小康社會作出積極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