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何帝龍 陳義 央金拉姆 洛桑央宗 傍晚時分,香格里拉市格咱鄉翁水村的村民們背著一餅餅新鮮的酥油,來到村口的集貿市場售賣。先進的真空包裝設備,碼滿酥油的冷庫,見證了格咱鄉翁水村初見規模的酥油產業的發展。 “咱們翁水的酥油,吃過就再也忘不掉了。”提到自家的酥油,翁水村的老書記楊清廷自豪地說。 翁水村是香格里拉市畜牧業發展的重點區,目前該村有60多戶養殖戶,其中,養殖牦牛數量在百頭以上的就有5戶。翁水村自然環境好,夏天,村民們把牦牛趕到山上的牧場里,它們吃的是鮮花、嫩草、藥材,擠出的牛奶做的酥油味道好,營養也豐富。但受地處山區,交通不便等因素影響,過去,翁水村的酥油很難大批量、大規模向外出售。甚至有部分人假借翁水酥油的名頭,以次充好,對翁水酥油產生了不好的影響。 2012年,為了打造當地的酥油品牌,翁水村委會給當地60多戶養殖戶發放了刻有格咱鄉翁水村字樣及生產者門牌號的印章,每一餅酥油上都記錄著生產者的信息,以保證酥油的品質。同時他們還承諾,所有酥油只要存在質量問題,假一賠十。一年前,由村委會牽頭,翁水村與南主商行合作建立了合作社。商行每個月在村集貿市場開展一次收購活動,全村5個村民小組生產的酥油都可以拿到村集貿市場里出售。商行將收購的酥油做好真空包裝后放在冷庫保存,并在香格里拉市開設門店售賣。合作社的建立,既解決了酥油的銷售難題,又為群眾創造了更高的經濟效益。如今,翁水村的酥油從制作到銷售都可以在家門口完成。 “過去,農戶不光要制作酥油,還要自己找銷路。零零散散的銷售,也讓酥油的價格出現波動,每餅零售價常常在一百元左右浮動。而現在合作社以每餅130元收購酥油,最少的農戶一年可以賣出兩三百餅,多的達到七八百餅,極大地促進了群眾增收。”楊清廷說。 在香巴拉大道52號實錦小區對面的南主商行翁水酥油銷售店里,每天都有少則幾十餅多則上百餅的酥油從這里走到顧客的餐桌上,不僅滿足了消費者的味蕾,也讓翁水村農牧民增加了收入,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