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十九大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點體會 ○趙雪峰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脫貧攻堅和“三農”工作的總抓手。 沒有鄉村振興就沒有維西的全面小康,脫貧攻堅是維西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最緊迫的政治任務。維西傈僳族自治縣集“老少邊窮”于一體,是云南省11個限制開發區域和生態脆弱的國家級貧困縣之一,被列為全省27個深度貧困縣,也是云南省藏區脫貧攻堅的“主戰場”。2015年末,全縣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3424戶48555人,貧困發生率高達36.8%。2016年末,全縣共退出貧困村12個,建檔立卡貧困戶3362戶12343人,貧困發生率從36.8%下降到27.4%。2017年,通過貧困對象動態管理,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鎖定為10176戶36024人。被劃定為國家“三區三州”深度貧困重點扶貧開發區之后,全縣有深度貧困鄉3個,深度貧困村44個,貧困村13個。 維西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面臨著“五大短板”: 一是基礎設施短板。全縣水電路通信等基礎設施薄弱,特別是交通內通外聯不暢,物流成本高,成為制約和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和脫貧攻堅的最大“瓶頸”。二是產業發展短板。縣內缺乏大企、強企,特別是缺乏涉農龍頭企業,致使產業發展“小、散、弱”現象突出,產業規模不大、農民組織化程度不高、產業化經營組織薄弱,農業龍頭企業經濟實力和帶動能力不強,村級集體經濟和專業合作社造血功能弱、持續增收難、收益不明顯。三是就業增收短板。通過開展實用技能培訓、轉移輸出勞動力來帶動貧困群眾實現就業、促進增收成效不明顯。四是社會事業短板。以教育和醫療衛生為重點的社會事業發展滯后,公共服務能力低。五是群眾素質普遍偏低,內生動力不足,“等靠要”思想嚴重,鄉村振興缺乏人才支撐。 維西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面臨困難的同時也有機遇和條件。在維西這塊神奇美麗的土地上,傈僳族、藏族、納西族等20多種少數民族和睦相處。國寶滇金絲猴的樂園、云藥之鄉、蘭花之鄉、動植物基因庫、民族文化百花園、世界自然遺產“三江并流”腹地、中國冰酒城等名片把這塊土地點綴得阿娜多姿,生態良好、旅游文化、水能、生物資源極其豐富,是振興鄉村的天然稟賦。 實施鄉村戰略,就要提高站位,立足實際,明確目標任務,采取切實措施補齊“短板”,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目標。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生態宜居是關鍵,鄉風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礎,生活富裕是根本。 抓實生態美,振興鄉村。維西的優勢是什么?是生態。要落實綠色發展理念,以落實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為保障,以統籌山水林田草湖系統治理為抓手,以創建最美城鎮、最美村莊、最美家庭、最美人物為載體,增強農業生態產品供給,提高農業生態服務能力,推進鄉村自然資本加快增值。通過宣傳教育,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理念植根在群眾心中,把保護生態環境納入村規民約,劃定永久保護區,不允許砍伐活立木,守護好橫斷山中的“綠寶石”。 抓實綠色產業,振興鄉村。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要以發展綠色食品、實現健康生活為目標,打好生態牌、綠色食品牌、鄉村旅游牌,瞄準城鄉居民消費需求,實施品牌戰略,大力發展以旅游為龍頭的綠色食品、健康食品,解決維西農特產品“軟、小、散”的突出問題,實現富民興村目標。 抓實統籌推進城鄉發展,大力發展田園綜合體。按照土地現狀不變、生態風貌不變、農民主體地位不變的“三個不變”方式,遵循因地制宜、共生共享、資源內生、產融聯結合這“四項原則”,完善村莊規劃,實施傳統村落保護項目,導入生態農業、旅游體驗 “兩類產業”,挖掘當地資源,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保證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 抓實深化改革,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激發活力。要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及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確保財政投入持續增長、拓寬資金籌集渠道、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充分發揮市場決定資源配置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利益鏈接機制,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增強基層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通過保底分紅、股份合作、利潤返還等多種形式,延伸產業鏈,讓農民合理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 抓實農民積極性,培養鄉村人才是關鍵。要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切實發揮農民在鄉村振興中的主體作用,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要抓鄉村人才培養,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要形成鄉村振興合力,培養鄉村人才隊伍,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維西農村最缺的資源是人才資源,要以新發展理念為核心,創新鄉村振興理念,達成鄉村振興共識,以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新三農人才為核心,實施《鄉村人才培養計劃》,壯大新農人隊伍,以各類產業平臺、文化平臺、消費平臺、教育平臺為載體,使所有利益相關者都成為新農人。 抓實創建“四美”,振興鄉村文化,形成文明新風尚。通過抓實創建最美城鎮、最美村莊、最美家庭、最美人物活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繁榮鄉村文化,形成文明新風尚。鄉村文化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和保障。要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傳承發展提升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提升農民精神風貌,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 抓實基層黨建,夯實組織振興基礎。完善黨領導鄉村振興的體制機制,完善黨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機制。加強軟弱渙散黨組織的整頓力度。深化村后備干部隊伍的選拔任用,側重從優秀青年、大中專返鄉畢業生中推薦、選拔村后備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