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燕 永春中心完小現貌。 改革開放的40年,是維西縣經濟社會發展,人民安居樂業,各民族團結互助、共同繁榮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40年,也是維西縣教育事業發展最好最快的40年。40年來,維西縣永春中心完小從過去的渴望改善辦學條件,到今天的追求辦學品位,將信息技術與學習方式變革深度融合,一步步成長發展壯大起來,學校的建設規模、師資力量、生源范圍、教學質量、辦學水平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顯著成就。曾經的敲鐘老師早已不見了身影,孩子們在多功能教室里汲取知識的養分,校園成了當地最漂亮的建筑。 木頭桌椅和敲鐘老師 永春中心完小的前身拖枝完小始建于1947年,建校已71年。在永春中心完小從事教育工作23年的王軍老師,既是該校教育發展史的見證者,也是參與者。“在教育綜合改革之前,永春中心完小的環境相當簡陋,只有兩棟教學樓,教室里是簡單的木頭桌椅。”據他回憶,當時學校占地面積只有18畝,教室里都是水泥黑板,上課寫板書總是左邊寫滿了再挪到右邊寫,右邊也寫滿了再擦掉左邊繼續寫,循環往復,弄得教室里粉塵飛揚。除了這些,當時上課還有專門的敲鐘老師,每當上下課的時候,敲鐘老師就會拿著一支鐵棒敲響高掛的輪輞,當當的鐘聲回響在面積不大的校園里。 軟硬件設施不斷提高 校園成最美地標 2012年,我州實施以集中規模辦學為主的教育綜合改革,永春中心完小的辦學條件得到了徹底的改觀,實現了最漂亮的建筑在學校,最美的環境是校園,各種多功能教室逐步齊備。走進如今的永春中心完小,映入眼簾的是郁郁蔥蔥的樹木、綠茵茵的草坪、文化氣息濃厚的教學樓、嶄新的塑膠運動操場、寬敞明亮的教室……整個校園別致秀氣,活力迸發,一草一木都彰顯出濃厚的育人氛圍。校園里,教學區、綜合辦公區、體育運動區、住宿區、生活區設施設備完善,還擁有了圖書樓、閱覽室和音樂室、多媒體教室、手工活動室等各種功能室,學生們在這里愉快地學習,接受知識的洗禮。教室里的水泥黑板全部更換成了可活動的金屬黑板,還安裝了投影儀,老師可通過PPT課件授課,節約了書寫板書的時間,讓學生快速地理解所學的內容。現在,永春中心完小共有4個教學點,在校學生達935名,教職工也增加到了 81名。 “我的小學就是在這里讀的,如今回到母校任教,母校的變化太大了,我的感觸也很深。我也一直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學生們要好好學習,珍惜這樣好的學習環境,希望他們學得更好,走得更遠,將來能為家鄉的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田建琴老師說。 在硬件設施得到不斷改善的同時,永春中心完小還在狠抓教學質量上下功夫,并與時俱進地制定實行了“三線式”管理法。第一條線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線。該校成立了以副校長為組長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好學校的德育工作計劃,并按計劃認真執行;做好德育工作記錄,要求教師不僅上好每節品德課,同時將德育工作融入其它課程中,把德育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還利用各種活動進行感恩、養成等教育。第二條線是后勤保障供給線。該校進一步完善了各項管理制度,分別對食堂的食品衛生、環境衛生、炊事員的個人衛生以及原材料采購、驗收、保管、加工、餐具消毒提出明確要求,做到職責明確,管理制度齊全,環環相扣,層層把關;同時,讓全體工作人員參與,全員監督,責任到人,檢查到位,記載詳實,進一步確保學生吃得安全衛生。第三條線是教學業務流水線。該校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努力做到當堂達標。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特長和學習習慣、能力、情感、個性等,以素質教育為教學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潛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每月,校領導還牽頭實行檢查制度,教研主任對全體教師的備課基礎訓練和作業批改等進行教學檢查,并記錄結果,較大程度地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近年來,永春中心完小的教學質量位居全縣前列,2013年被評為先進學校、2015年被評為先進集體、2016年被評為平安校園。 40年來,永春中心完小的教育工作者們始終秉承著“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理念,不斷用自己的汗水澆灌著祖國的花朵,不斷以誨人不倦的精神感染者每一位受教者,不斷以言傳身教的方式教會孩子們做人的道理。在一批又一批孜孜不倦的教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下,永春中心完小正在維西教育事業的大幕上書寫著教書育人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