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帝龍 央金拉姆 洛桑央宗 陳義 深秋時節,記者走進香格里拉市東旺鄉勝利村。放眼望去,層層疊疊的梯田上種滿了綠油油的油橄欖。村民們修枝剪葉、挖渠壟土,忙得不亦樂乎,一派熱火朝天的勞動景象。 勝利村陽都村民小組組長嘎瑪定主說:“我們這里雖然地處干熱河谷地帶,但一直以來種植傳統農作物沒什么經濟效益,只能勉強填飽肚子,倪主任回來以后可不一樣,進行了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優勢產業,日子又有了新盼頭。” 嘎瑪老人說的倪主任,正是勝利村監察委員會主任、黨員致富帶頭人倪建華。 今年51歲的倪建華年輕時走出大山外出經商,在香格里拉智園食品公司工作了17個年頭。走出大山的倪建華打開了眼界,看到勝利村和其他地方的差距后,他暗下決心,一定要讓鄉親父老們也能過上富裕的新生活。 倪建華不斷地汲取著各個地方發展的經驗,四處考察尋找適合勝利村發展的優勢產業,當看到德欽縣的葡萄產業蒸蒸日上、給當地群眾的致富增收帶來新希望時,他徹夜難眠,反復地思考著這樣的產業模式在勝利村推行的可能性。他明白東旺農民雖然有松茸、蟲草等一定的季節性收入,但是這樣的發展方式是靠天吃飯,不長久、不穩定。他相信“沒有產業支撐,群眾難以致富脫貧,勝利村的脫貧路子,關鍵在于培育地方優勢產業上。”回到鄉里后,他給領導匯報了自己建立葡萄基地的想法,然后親自去找公司、談合作,確定了葡萄產業發展的計劃。 倪建華確定了發展方案后,積極探索產業化、專業化、規模化新型的農村經濟發展路子,成立了香格里拉市勝利村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打造百畝葡萄基地。目前,勝利村特牙和陽都兩個村民小組共種植50畝葡萄,與香格里拉藏秘酒業銷售有限公司建立合作關系,將葡萄田以每畝1200元的價格流轉給公司,并給予種植養護葡萄的村民每天80元的勞務費。加入合作社的村民,僅通過葡萄產業每年每戶至少能有7000元左右的收入,多的能達到9000元。 實實在在的收入,讓村民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勝利村海拔落差大,上到3900米下到2300米分布著10個村民小組,全村130戶667人,單一產業模式在這里并不適用,在倪建華的帶領下,現在的勝利村通過基地+公司+合作社的方式,大力發展鄉村產業,80畝金鐵鎖、100畝青刺果、200畝花椒、300畝油橄欖、50只豪豬、31畝羊肚菌、500畝黑青稞······各式各樣的鄉村產業正一步一步地在東旺鄉勝利村開花結果。 帶領村民實現脫貧致富,走向小康生活是倪建華的心愿,他說:“近幾年政府支持鄉村建設的力度越來越大,不斷向農村輸送資源、人才、技術。我1988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到現在也算是一名老黨員,都說農村發展產業困難,但我認為只要黨員干部能帶好頭找對路子,老百姓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果,鄉村產業自然就會發展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