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泰君 師竹云 近日,記者在香格里拉市和諧畢松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養殖基地里看到,成群的野雞和土雞悠閑地在樹林里嬉戲覓食,飼養員拉姆追瑪正一邊吆喝,一邊忙著給雞群喂食。 拉姆追瑪家住尼史村畢松村民小組,除嶄新的圍墻和洗澡間外,典型的藏族民居建筑顯得有幾分破舊,小院里,綠草如茵。婚后,拉姆追瑪家陸續迎來了兩個兒子,但不幸的是,兄弟倆卻雙雙患有小兒麻痹癥。大兒子孫諾培楚右半身患有小兒麻痹,被鑒定為二級殘疾;小兒子拉茸培楚情況稍好,右腳患有小兒麻痹癥。從小到大,肢體上的殘疾這給兩兄弟日常的學習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 2016年,拉姆追瑪與丈夫協議離婚,給這個并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從此,單親母親拉姆追瑪用那瘦弱的身體扛起了這個3口之家。 “孩子倆都得了小兒麻痹。還好從小學開始,校長、老師都很關心他們,還給她買衣服之類的。為了讓弟弟能多照顧哥哥,他們倆一直都在一所學校上學。”話語間,飽含著拉姆追瑪這些年來的辛酸。 家庭雖然不幸,但兄弟兩從小學習都很優秀。“三好學生”“進步獎”“優秀獎”……在拉姆追瑪家廚房的墻面上,貼滿了兄弟倆的獎狀和證書,無疑這是對這位年輕媽媽的最好回報。 在初中畢業后,兄弟倆雙雙考上了州民族中學,但為了兄弟倆更好地相互照應,也為以后能有更好的發展空間,最終,兄弟倆選擇了州藏文中學。 “在藏文中學,他們倆還能夠學藏文,興許以后對他們有好處。”憨厚的拉姆追瑪說。 除了學習成績優異,兄弟倆的體育也不錯。2018年9月,兄弟倆還參加了在臨滄市舉辦的云南省第十一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五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在運動上,哥哥孫諾培楚在男子組(F38級)鉛球項目比賽中奪得第一名;在男子組(F38級)標槍項目比賽中獲得第二名的好成績。 “他們倆去參加殘運會,我沒想到還能獲得好的名次。他們都很懂事,知道我的辛苦。前段時間老師反映說小兒子成績有些下滑,后來老師和我都跟他做了思想工作后才知,原來孩子是怕我太辛苦,想輟學回家幫幫我,減輕點負擔,所以產生了厭學情緒導致成績下滑……我常常跟孩子說,只有學習才能改變命運。”拉姆追瑪邊說眼淚嘩嘩地落了下來。 拉姆追瑪家有10多畝地,一家三口里里外外所有的家務事全落在她一個人身上,起早貪黑也忙不過來,有時讓她感到茫然想放棄,但每每想到自己還有兩個殘疾的孩子,她又一次次選擇了堅持…… 2015年,香格里拉市全面吹響了精準扶貧攻堅戰。市、鄉、村及省、州、市掛包部門一批批扶貧工作隊進村入戶,分析致貧原因、精準制定幫困措施。隨著農業農村基礎設施的持續改善、一批批致富產業項目落地生根、各項惠民措施落到實處,高原就似春風掠過,生機無限。作為建檔立卡戶,精準扶貧也給拉姆追瑪一家人帶來了福音。 “拉姆追瑪家作為建檔立卡戶,情況也比較特殊,從一開始我們就很重視。一邊為一家人謀發展、謀出路,一邊積極幫助她家爭取各類惠民政策。”尼史村第一書記、駐村工隊隊長李宏說。 2015年,按照拉姆追瑪的要求,她家重新修繕了圍墻、大門,修建了洗澡間。 畢松村民小組共42戶221人,耕地面積850畝。2015年來,在小組黨員干部的帶頭下,畢松組逐步走上農業產業化、規模化道路,由小組組長帶領全組群眾發展訂單農業,2015年,與本地馬鈴薯種植基地簽訂合作協議,共推廣種植馬鈴薯300畝,戶均增收2020元;黨員帶頭發展規模化養殖業,現有養殖藏香豬50頭以上農戶4戶,養殖100只以上土雞農戶2戶,養殖2000只野雞。落戶畢松的迪慶州香格里拉市中硅慷達生物科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發展近20種中藥材種植1000畝,已啟動了“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 2017年5月,為合理有效利用尼史村產業規模化發展的現有資源,帶領群眾脫貧,推動尼史村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在尼史村“兩委”充分調研基礎上,尼史村畢松村民小組全體村民共同協商成立了香格里拉市和諧畢松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主要業務范圍為中藥材、經濟作物、經濟林果、食用菌的種植和銷售,豬、牛、羊、雞的養殖及銷售。2018年5月,村民們為照顧拉姆追瑪一家,讓她到合作社養殖場當飼養員。 “之前自己到城里開過飯店,但不能顧及到家里和孩子。現在在家門口養雞場里打工,離孩子學校也近,方便接送和照顧他們,也省去了到處找工作的煩惱。”拉姆追瑪說。 2017年,拉姆追瑪正式退出貧困行列。當前,拉姆追瑪就兩個孩子申領了1200元每年的殘疾人困難補貼;除了參加勞動技能培訓外,產業扶持資金3000元入股到了合作社,年底分紅300元,發放雞苗20只。安置生態護林員一名每年補助10000元,兩個孩子享受高中教育扶持資金9620元。全家人由政府代繳新型合作醫療180元每人,一人參加養老保險。此外,她家還享受生態補助金、草原生態獎勵補貼、民房保險、醫療保險等各項惠農政策。 扶貧星火點燃希望。“國家政策這么好,以前想都不敢想。一心想著自己多苦點、累點,能夠把兩個兒子拉扯大,讓他們找到一碗飯吃就心滿意足了。現在國家給錢翻修了房子,享受到了低保,兩個兒子每月也拿到了殘疾人補助金。左鄰右舍也很關心,養雞場建好后,讓自己到廠里喂雞,每天還給80元的補助。感謝黨、感謝工作隊、感謝鄉親們。孩子們成長在黨的光輝下無比幸福。將來我也會教育他們要學會感恩,長大了努力為國家、為社會多做貢獻。” 如今,拉姆追瑪日常除了管理養殖場,還擔任了村婦女小組長,并先后多次獲得尼史村優秀婦女工作者稱號。憑借著自己的韌勁和勤勞,2013年至2015年度,他還獲得了建塘鎮頒發的“致富女能手”榮譽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