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網訊 (記者 永基卓瑪) 近年來, 迪慶州始終把農業農村工作擺在各項工作的首位,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多舉措推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有效帶動了農民增收脫貧。 完善政策措施,為產業扶貧提供制度保障。結合精準扶貧工作,重點發展高原特色產業和鄉村旅游,瞄準全州建檔立卡貧困戶,積極引導新型經營主體參與脫貧攻堅,為全州產業扶貧提供了支撐。 強化主體帶動,讓更多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加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力度,依托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等發展農村特色產業,進一步形成產業聯結機制,建設了一批特色優勢明顯、產業效益好、貧困人口參與度高的特色農產品基地,讓更多貧困群眾精準受益。香格里拉市實施了“十家”“百戶”“千人”“十萬”工程;德欽縣實施了“一司五廠”工程;維西縣以藏地天香酒業有限公司、蘭草藥業公司等龍頭企業為主,積極發展中藥材、冰葡萄種植、蜜蜂、特色畜禽養殖等,加快了農村特色產業發展,助推精準扶貧。目前,全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農村特色產業發展中的作用日益明顯,成為了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脫貧的強大動力。 完善利益鏈接機制,不斷提升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化水平。按照“龍頭企業+基地(養殖小區)+農戶”“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龍頭企業+集體經濟+農戶”等模式,通過產業發展的利益聯結,切實提升農業生產經營的組織化水平,積極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維西縣的永春鄉拖枝村、慶福村,保和鎮的蘭永村、拉河柱村,塔城鎮的啟別村,葉枝鎮的拉波洛村;德欽縣的各么茸村;香格里拉市的小中甸鎮、金江鎮、尼西鄉等地的產業扶貧模式成為先進典型。 因地制宜建設扶貧車間,延伸產業鏈條,促進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致富。按照“新型經營主體+基地+扶貧車間(工廠)+貧困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吸收困難群眾就地就近就業,為小微企業和合作社發展提供空間。目前,我州在建扶貧車間(工廠)11個。通過扶貧車間建設,鼓勵各地實施扶貧車間項目化運營,扶貧車間與當地農業龍頭企業、農村電商、產業扶貧項目積極對接,建立合作聯盟,以車間帶動企業,以企業帶動產業,以產業帶動經濟。 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工程,不斷擴大特色農產品市場。實施“省級電子商務進農村試點”,已完成全州3個縣級服務中心及29個鄉鎮服務站的建設任務。組織電子商務技能培訓2312人,其中,崗位能力增值培訓118人,大學生就業創業培訓253人,建檔立卡戶培訓670人。2017年,全州松茸、藏香豬、牦牛肉、尼西雞、蟲草、乳酪等農產品通過網絡銷售額達到1959.74萬元,鄉村旅游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2741.42萬元,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8389.11萬元。 全力推進移民搬遷產業培育項目,破解移民產業發展難題。按照移民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會發展的要求,將產業建設放在首位,全面實施移民搬遷后續產業工程,根據各搬遷點實際,著力培育農村特色產業,不斷強化搬遷點的產業支撐。4年來,共安排實施全州大中型水庫移民產業扶持項目79個,受益庫區移民累計39496人,其中,受益貧困移民3004人。 加快鄉村旅游步伐,推進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按照《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深度貧困脫貧攻堅實施方案》,積極發展24個民族風情鄉村旅游、2個雪山觀光旅游、42個休閑觀光旅游項目。重點開展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民宿改造、環境提升、人才培訓等,項目受益103315人,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9891人。 積極發展集體經濟,壯大農村集體實力。強化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指導,加大村集體經濟項目資金支持力度,把村集體經濟發展納入脫貧攻堅項目庫一類項目,給予優先安排實施,確保村集體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目前,全州農村集體經濟項目穩步推進,193個村委會(含社區)均有了村集體經濟收入,多數村已達到年收入5萬元的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