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桑央宗 陳義 央金拉姆 何帝龍 正在覓食的藏馬雞。 在香格里拉市格咱鄉翁上村有一位致富帶頭人知詩培楚,他因地制宜,獨辟蹊徑,巧打生態產業牌,找到了促使其增收致富的新“雞遇”。在養殖藏馬雞的11年時間里,知詩培楚經歷了從無到有的育種艱辛,付出了保姆式的呵護,逐漸把藏馬雞的養殖規模和技術水平做到位居全國前列,成為帶領群眾增收脫貧的富民產業。 從無到有的艱辛 知詩培楚家的藏馬雞養殖基地依山而建,環境優美。在基地里,頭頂軟而卷曲的黑色短羽,頭側裸出,滿布緋紅色疣狀突的藏馬雞格外醒目。當有人走近時,它會發出短促、粗獷、洪亮的,呈斷續的“咯、咯、咯、咯”的鳴叫保護自己。 過去,知詩培楚養殖過土雞,但因為土雞養殖較為普遍,市場價格較低,沒有很好的收益。隨著退耕還林工程和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實施,知詩培楚開始嘗試利用境內豐富的生態環境資源和區域優勢,在野生動物馴養繁殖產業上做起了文章。11年前,知詩培楚和扎西七林父子一起創辦了翁上隆亞藏馬雞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始養殖藏馬雞。 養殖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謂看花容易繡花難,對于沒有經驗可借鑒的藏馬雞養殖來說更是難上加難。2007年,知詩培楚父子從遼寧省引進40枚藏馬雞種蛋開始人工孵化,由于缺乏經驗和技術,只有2枚蛋成功孵出小雞并活了下來。第二年,他們又引入50枚種蛋,但只有4只活了下來……經過不斷地摸索、學習,直到2015年,他們終于成功孵化出400只藏馬雞幼苗,成活率達到了80%。 “保姆”式服務 在藏馬雞孵化方面,知詩培楚可謂是進行了“保姆”式的服務。孵化器一批最多可以孵化50—60枚蛋,27天左右小雞出殼,5天后再放另一批蛋進行孵化。孵化期間,每隔2個小時就要對蛋進行觀察,并適時調節室內的溫度和濕度。孵化出的小雞在頭兩個月需要待在脫溫室里,此時,它們只能吃些煮爛搗碎后的小青菜、青稞和菜籽等。待它們長到兩個月大就進入室內養殖區,六月大后再搬至中雞養殖區,待這些小雞滿一歲成年后才可放入大雞養殖區。除此之外,藏馬雞的養殖還需要特別干凈的環境。每一次進入養殖區前,知詩培楚都要把手洗干凈,并在鞋底噴灑消毒液。養殖區還得建在通風、生態環境良好的地方。更重要的是,為了保證藏馬雞的數量,在養殖和培育后代的時候,還需要在雌雄數量上進行匹配……“藏馬雞在這里享受的可是星級服務。”翁上村黨總支書記李國良說。 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2016年,知詩培楚終于在藏馬雞養殖上有了收益。他以每只5000—8000元的價格向遼寧動物園和一些景區出售了40只藏馬雞供游客觀賞。同時還吸引了一些人來購買藏馬雞的蛋進行引種。今年,他以一枚蛋200元的價格賣出90枚蛋。 知詩培楚稱,他在養殖方面取得的成績離不開國家和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藏馬雞是國家級保護動物,它的養殖需要得獲得主管部門的許可,并且在出售方面也很講究。“如果需要運輸,養殖戶還必須要持馴養許可證,獲得批準以后才能運輸出境,這些證都很難辦。在各級各部門的關心下,現在我們這里證件齊全。這些藏馬雞養殖過三代之后,除了觀賞外也可以食用和藥用,這個產業的前景還是很可觀的,所以我們希望周圍的村民也可以通過養殖藏馬雞脫貧致富。”知詩培楚說。 今年,合作社為翁上村30戶村民都提供了3000元的空股,對于想要進行藏馬雞養殖的農戶他們都愿意提供雞苗和技術。“不只是翁上村的村民,在全州范圍內,有想要養殖的人,我們都愿意以合作形式無償提供技術指導,也可以幫助他們銷售。”知詩培楚說。 前景可觀 藏馬雞售價可觀,這是看得見的經濟效益;藏馬雞數量稀少,分布區域狹窄,很多地方有觀賞的需求,人工飼養填補了市場需求,這是看不見的生態效益;同時,養殖藏馬雞可以帶動農民在家門口就業,并輻射周邊鄉鎮發展,這是不能忽視的社會效益。知詩培楚表示,藏馬雞養殖具有經濟、生態、社會多重效益,因為現在是個人養殖,在養殖和銷售上都比較受限,但他很看好藏馬雞養殖的未來。今后,他想要帶動周邊百姓一起飼養,將這項產業發展壯大,把它打造成名副其實的富民產業,帶動更多貧困群眾脫貧致富。“養殖業對于農民來說是一種細水長流式的發展路徑,做任何產業,一定要有耐心、決心,千萬不能因為沒有短期的效益就輕易放棄。今后,我要把藏馬雞養殖進行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