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靜 迪慶,位于滇西北高原,是云南唯一一個藏族自治州,歷史上是西南“茶馬古道”互市中心和重要物資集散地。從迪慶和平解放至今,中國共產黨在迪慶領導各族人民走過了60多年的歷程,在6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黨在迪慶歷經了極不平凡的歲月,用馬克思主義的民族理論指導迪慶的革命和建設的實際,并創造性地探索出了穩定與發展這一歷史課題,走出了一條具有迪慶特色的跨越式發展之路。同時,黨在迪慶執政的實踐中不斷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些寶貴的經驗成為中央治藏方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迪慶長治久安和社會和諧發展有著重大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中國共產黨在迪慶革命和建設中的實踐 (一)迎來金色黎明——迪慶和平解放 解放前的迪慶,由于各種政治力量的博弈,在各個地區之間、民族之間、民族內部長期以來互相殘殺、掠奪,矛盾疊加,各族群眾生活在動亂與貧窮落后之中。 迪慶解放前夕,中共滇西北工委、麗江地委在云南省委的領導下,研究和平解放藏區問題,對解放迪慶做了一系列工作。省委決定,和平解放藏區采取“慎重穩進”的方針,對藏區上層頭人、宗教人士耐心地講解政策,為解放軍進藏打下了思想輿論基礎。1950年5月10日解放軍第四十二師一營、二營渡過金沙江,沿著紅軍長征的足跡順利會師中甸縣城,和平解放中甸,把五星紅旗插到了迪慶高原。至此,迪慶州全境獲得解放,全州人民迎來了金色的黎明。 (二)步入康莊大道——迪慶民主改革 迪慶和平解放后,各級黨和政府認真貫徹“慎重穩進”,“團結、生產、進步”的方針,在不完全改變生產關系的前提下,大力幫助各族群眾發展生產,興辦教育、貿易、衛生事業。 由于迪慶境內各地區、各民族、民族內部發展不平衡,社會形態、生產力發展水平不一致,迪慶的民主改革從1950年持續到了1958年,經歷了8年艱難而曲折的斗爭過程,民主改革最終取得勝利。在這極不平凡的八年中,黨始終堅持一邊平叛,一邊進行民主改革,一邊進行各項事業建設。在完成民主改革后,根據迪慶的實際情況,黨領導各族人民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迪慶通過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成功地走上了社會主義康莊大道。這些歷史實踐,大大解放了生產力,推動了迪慶的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了社會基礎和物質基礎。 同時,黨的先進性在實踐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三)插上騰飛的翅膀——迪慶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由于迪慶地處偏遠地區,交通不便,又受到國家宏觀環境改變的影響。在民主改革后的一段時間,迪慶經濟社會發展經歷了各種曲折,剛剛復蘇的生產力受到嚴重打擊。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共產黨人領導的迪慶不斷提高執政能力,調動各種積極因素,解放思想,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依照“基礎先行,調整結構,提高效益,協調發展”的工作思路,依靠迪慶各族群眾真抓實干,各項社會事業取得了新的成績,使迪慶貧窮落后的面貌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全州綜合治理取得了成效,民族團結,邊疆穩定,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特別是2016年以來,迪慶州第八次黨代會上提出了“講政治、打基礎、立生態、優產業、惠民生、促和諧、強黨建”的工作思路,一大批促發展、惠民生、保穩定的舉措得到有效落實,各族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更加堅定,全州呈現出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繁榮、社會穩定、生態良好、人民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這段歷史時期的實踐充分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在迪慶的執政能力不斷提高,執政成效日益顯著,執政地位有力鞏固。 二、中國共產黨在迪慶革命和建設中所取得的成就 迪慶和平解放以來,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同心繪就了一幅安居樂業、保障有力、家園秀美、民族團結、文明和諧的美好畫卷,這些經驗是黨的民族政策在西南邊疆的生動實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迪慶和諧穩定、跨越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是民族區域自治指引發展思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貫徹落實,使迪慶各民族的自治權益得到有效保障,各民族群眾實現了當家作主,廣大群眾感受到祖國大家庭的溫暖,從內心深處擁護核心。 二是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共產黨領導的迪慶在不同的歷史發展時期根據迪慶實際,不斷調整發展思路,經歷了幾次大的戰略性調整,經濟實現了持續快速發展。 三是社會事業全面進步。迪慶州委州政府建立和完善資助貧困學生的制度;保護和發掘以藏文化為主的香格里拉多民族文化資源,實施民族文化精品工程,文化與旅游融合增強,節慶文化活動豐富多彩;認真落實各項衛生惠民政策,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得到加強,衛生保障能力明顯增強。 四是人民生活持續改善。改革開放以來,迪慶農牧民收入實現快速增長,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得到大幅度增長;同時迪慶充分貫徹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把藏傳佛教寺院納入公共服務體系,解決了僧人的實際困難,得到廣大僧人、信教群眾的擁護,從而使黨在藏區執政地位更加牢固。 五是生態建設有序推進。迪慶將生態保護和生態建設作為立州之本,持續開展天然林、天然草場、高原濕地等自然保護工作,積極探索易地扶貧開發與生態文明建設相結合的機制。這些措施讓農牧民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切實得到實惠,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理念更加深入迪慶各種群眾心中。 三、中國共產黨在迪慶革命和建設中的經驗 (一)共產黨人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品格是迪慶跨越發展的基礎 縱觀迪慶和平解放至今的這段歷史,迪慶經濟社會發展成績喜人,迪慶已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在60多年的歷程中,共產黨人始終秉承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精神品格,根據不同歷史階段及不斷變化的情況制定新的征程,團結和帶領迪慶各族兒女艱苦奮斗,并根據迪慶實際,全方位、創造性地將黨中央的各項方針政策在迪慶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走出了一條堅持有中國特色,迪慶特點的發展路子。 (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是迪慶跨越發展的凝聚力 黨在迪慶6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充分考慮各個少數民族在歷史、文化、環境等方面存在的特殊性和差異性,在各項事業建設的過程中實行分類指導、因地因族制宜。無論是在民主改革、改革開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都以發展和改善民生為重點,著力提升迪慶人民物質、精神生活水平,在未來的幾年,迪慶的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將會得到有效解決,全州各族人民從貧困走向溫飽,從溫飽走向小康,確保全州各族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三)大力培養、放手任用少數民族干部是迪慶發展的關鍵 解放初期,迪慶州干部極少,黨派來中國人民解放軍開進迪慶的同時,隨軍從外地派來大批優秀干部和科技工作者,組成邊疆民族工作隊,為迪慶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黨十分重視培養當地民族干部,開設干部學校、民族訓練班等,通過培養教育、吸收參加革命、進修等方式使迪慶少數民族干部逐步成長起來。如七林旺丹、格桑頓珠、齊扎拉等,他們不僅熟悉迪慶地方實際,而且思想覺悟、政策水平、工作能力都十分突出,在各個關鍵時期都能團結和帶領廣大迪慶兒女有效地應對迪慶各個階段發展的歷史難題。實踐充分證明,這支少數民族干部隊伍忠誠于黨和人民事業,密切聯系群眾,能夠帶領各族群眾共同團結奮斗,在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方面,發揮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四)堅持黨的領導是迪慶跨越發展的根本保證 歷史實踐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使迪慶各族人民獲得新生,才能使迪慶社會發展取得輝煌成就,才能實現經濟社會的跨越發展。堅持黨的領導,才能確保中央指示及時有效地在迪慶貫徹執行。迪慶的發展始終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搶抓中央、省委加快藏區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機遇,敢于和善于把政策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為迪慶跨越發展提供堅強的保障。 迪慶六十多年的發展實踐生動地證明,黨的民族政策是完全正確的,我國實行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也是完全正確的,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符合全州各民族群眾的根本利益,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沒有迪慶各民族的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就沒有迪慶今天的大好局面。六十多年來,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在各民族兄弟姐妹的共同努力下,迪慶呈現出經濟發展、政治安定、社會和諧、民族團結、生態良好的喜人景象,我們應當倍加珍惜黨帶領迪慶兒女在革命和建設時期取得的偉大歷史成就,倍加珍惜黨在滇西北高原取得的執政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