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桂全著手搜集和整理散落在白地民間的傳統鼓手工制作方法,走訪州內外制鼓專家,學習經驗、推陳出新,力求把傳統鼓做到完美。 和桂全說,制鼓是手工活、細活,不能有絲毫的大意,一個成品鼓的完成要經過十多道工序,首先是選皮,以當地的黃牛皮為佳,要選沒有蛀蟲、沒有刀跡的牛皮;其次要浸泡牛皮,春季三四天,冬季五六天,直至牛皮變軟、有韌性;再次,剔除皮面的牛毛與贅肉,這道工序是制鼓技藝中最難的一項,講究手上功夫,用力過猛可能刺穿牛皮,用力不足則贅肉刮不凈,影響鼓的音質,沒有多年的磨練難以掌控;接著要剪皮、剪線;最后進入縫鼓、上色、繪畫、打磨等工序,每道工序都浸透和凝聚著心血智慧。 鼓充滿靈性和生命力。在傳統手工制鼓過程中,和桂全采用祖傳的制鼓手藝,結合基本的構圖原理和形式美原則,充分體現東巴文化情趣。目前,他制作的鼓有僧鼓、撥浪鼓、熱巴鼓、東巴鼓以及各種舞蹈用鼓等10多種產品。他也榮幸地入選“迪慶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家有良田萬畝,不如一技在手?!眰鞒泻捅Wo手工制鼓,也成為和桂全家增收致富的好門路。他制作的鼓音質好、質量上乘、價格實惠,受到許多客戶的喜愛,有的不遠千里上門訂貨,有的通過網絡或者熟人介紹訂貨,他的產品銷往麗江、大理、昆明、北京、西藏等地。 “致富不忘眾鄉親。”在傳承東巴文化制作手工鼓方面取得成效 ,有了一定的回報后,和桂全在村里廣收學徒,發揮傳幫帶作用,還成立合作社,手把手教社員手工制鼓技藝,積極打造品牌,推進作坊生產向公司化生產發展,帶動更多的群眾增收致富,努力實現保護傳承發揚傳統文化與經濟效益雙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