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 浩 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歷史和現實證明,無論是國家還是地區,哪里的人才興旺,哪里的發展就迅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人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當前,我國的人才發展機制還不夠完善,人才創新的激勵機制還不夠健全,在人才評價制度領域,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的現象仍然比較嚴重。一方面,人才的“帽子”滿天飛,部分含金量卻值得商榷;另一方面,一些有真才實學的人才卻因各種“繁文縟節”式的“門檻”得不到認可,業務的潛能難以充分發揮。 用好人才,就要解開束縛人才發展的繩索。韓信脫離項羽集團,是由于言不聽、計不從,個人的抱負難實現;諸葛亮一生忠于蜀漢,是因為劉備對其言聽計從,信任有加。人才往往渴望施展抱負、成就夢想,他們最怕虛度時光,徒勞無功。用好人才,要充分尊重人才的個性特點,用其良言,從其良策,不疑心不設防,給人才足夠的自主空間,讓人才放開手腳,讓人才的個性和智慧得到充分釋放,如此,方能留人留心。 2016年,中共中央印發《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著眼于破除束縛人才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解放和增強人才活力,提出了很多好措施。讓人才放開手腳,首先要從強化人才管理入手,既要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也要發揮好黨管人才的制度優勢,加快推進人才管理體制改革,提升人才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水平。 讓人才放開手腳,必須著眼于解放人才活力,更加積極地培養支持和服務人才,建立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形成并實施有利于人才潛心研究和創新的評價制度,以體制機制的全面改革促進人才的全面發展。 讓人才放開手腳,關鍵在于用當其才。人才來自五湖四海,或留學歸來,或土生土長;有博士碩士,也有自學成才。不能一把尺子一個模式去衡量人才,要充分尊重人才的個性,按照各類人才成長規律和不同特點,識別和使用人才。對人才要用其所長,用當其時,為各類人才提供施展抱負的機會和條件,才能真正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