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張燕) 12月以來,維西縣特色農產品糯山藥紛紛上市,軟糯鮮香的山藥燉雞成為餐桌上一道不可或缺的美食。 山藥味美卻得來不易。由于糯山藥種植周期長、采挖困難等原因,種植規模一直難以擴大形成產業優勢。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在當地政府的引導和扶持下,許多種植戶通過改良種植技術、標準化種植、輪播輪種等方式,努力實現科學種植增收致富。 在康普鄉札子村里底村民小組,記者看到了糯山藥采挖過程。糯山藥成熟周期一般在兩年以上,這次采挖的是一塊種植了三年的山藥地。采挖山藥要保證挖出的山藥整條不斷、不損傷,才能賣上好價錢。當地村民先挖出一條約1米深的小溝找到山藥的根莖,再用農具順著根莖一點一點把土刨開,慢慢清理出一根根完整的山藥。挖山藥是個精細活,一個熟練工一天也只能挖出50多斤。 札子村委會主任李從軍說,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札子村成立專業合作社發展糯山藥,把農戶組織起來,實現了規模化種植,今年全村山藥種植面積達103畝。每到春節前,就有市民訂購札子村的糯山藥,去年里底村民小組山藥收入30萬余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