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闊山河四十年,一路改革再出發。2018年12月18日上午10時,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迪慶州民族中學組織全校師生認真收看大會直播和開展學習討論,共同感受祖國強勁的脈搏,共同暢想祖國更加美好的明天。 老師們在看到基礎教育改革的優秀教師代表于漪在慶祝大會上受到隆重表彰后,倍受鼓舞。表示,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應該為學生講述改革開放的點滴變化,為學生樹立堅定理想信念,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培育建設者和接班人。 迪慶州民族中學校長和繼福說:“我們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成長起來的一代人,經歷過改革開放前艱苦的生活。改革開放40年來,我感受最深的是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大變化,從吃不飽、穿不暖到吃好穿好,過去,家里只有木楞房,現在都是磚瓦房、鋼混房,過去出行靠走路、騎自行車,現在汽車已基本普及。教育工作方面,教學條件得到改善,教學設施設備齊全、教師隊伍得以壯大,國家給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就學環境。下一步,我們學校將繼續把大會精神與立德樹人教育的根本任務相結合,把各行各業的改革先鋒事跡納入到教學中,讓學生在改革先鋒中選出榜樣來,讓學生找到自己的奮斗方向,不斷促進學生學業的進步。” 副校長趙宏振說:“1991年,我剛到學校的時候,學生大多都吃不飽,現在,學生吃得飽吃得好;以前學生宿舍很簡陋,下雪的時候,洗臉水就用雪融水,現在學生宿舍完善了,還有暖氣;以前很多科目都沒有實驗室,現在每個科目都有了實驗室;以前圖書室藏書少,面積小,現在有生均50冊圖書的閱覽室,還有電子閱覽室;以前體育運動場所是露天的,現在有了多功能體育館……現在的教學設施已得到了改善,這在當時是無法想象的。” 教師和翠花說:“我們的教學生活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教學設備從無到有,從有到更先進,如高寒地區校園暖氣的輸送、電子投影儀等教學工具的配備以及學生、教師住宿飲食條件的改善。國家對高寒地區教育的投入在不斷加大,如高原農牧民子女補助和即將普及的十四年義務教育都是改革開放四十年帶來的巨變。”她表示,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她會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為迪慶教育教學的發展盡綿薄之力。 學生們觀看完大會直播后,深深地感受到了時代所賦予青年學生的責任和使命,表示,作為一名中學生,要弘揚改革開放精神,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在奮斗中實現人生華章,在實干中成就美好青春,做追夢筑夢、勇于擔當的新一代,將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盡一份力。 來自維西縣塔城鎮柯那村的高一203班學生巴松卓瑪說:“改革開放40年,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的家鄉也如此,以前村里不通公路,上學要走很長的羊腸小道,現在水泥路已通到家門口,出行很方便了,還促進村里的發展。以前哥哥上高一要交學費,父母身體不好,全家生活壓力很大,現在我上學不用交學費,國家還發給生活補助,給家里減輕了負擔。我要好好學習,改變自己的家鄉,為社會發展盡一份力。” 高一學生楊東琴說:“看過直播后,我感覺到我們國家很強大,作為一個中國人,我感到特別的驕傲和幸福。看到那些為改革開放做出杰出貢獻的改革先鋒,我很敬佩。作為年輕一代,責任就擔在我們的肩上,我們應該為此努力,也許我們做不了像改革先鋒們一樣的大作為,但至少要為祖國發展盡一份力。”(吳姍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