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網訊 (記者 余麗芹) 改革開放以來,維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強農業基礎地位,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全縣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近年來,該縣堅持“產業強縣”發展戰略不動搖,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著力優化產業布局,提升產業層次,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三次產業結構從改革開放之初的48:23:29調整到2018年的11.39:39.51:49.1,產業結構日趨合理。 一產不斷優化。2018年 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1.9萬畝,糧食總產達7.03萬噸,經濟作物播種面積達16.96萬畝,其中中藥材種植面積8.86萬畝,油料作物種植面積1.1萬畝,蔬菜種植面積2.63萬畝。大小牲畜存出欄分別達28.12萬(頭、匹、只)、22.87萬(頭、匹、只),完成農作物高產創建3萬畝,退牧還草、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等一批農業項目落地建設,農業御災能力不斷增強。新增重點農業龍頭企業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21家,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不斷提升。積極推進高原農業特色品牌建設,新增注冊商標176件,“維西當歸”牌云當歸被評為云南省2018年“10大名藥材”之一。扎實做好省級科技成果轉化示范縣工作,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不斷提高。預計實現一產增加值1.07億元,增長6%。 二產提質增效。2018年,實施福邦農業等企業技改項目,加大對哼哈農業、蘭草藥業等企業的資金扶持,中藥材交易市場、葡萄提渣深度開發利用項目加快推進。積極搭建政銀企平臺,切實解決木德商貿等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工業園區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新增1戶企業入駐園區,園區集聚和引領作用逐步顯現。認真做好里底、烏弄龍、托巴等電站開發協調服務工作,里底、烏弄龍、黃登電站實現下閘蓄水發電。預計實現二產增加值21.06億元,增長12.8%。 三產加快發展。去年,編制完成攀天閣、塔城等鄉村旅游規劃,扎實做好鄉村旅游示范區創建,認真開展“一部手機游云南”各項工作,扎實推進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成功舉辦第五屆“云旅四季”論壇等一系列節慶活動,著力提升維西旅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全面推進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點建設,完成48個村級電子商務服務點,打通29個村級點“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鄉鎮物流服務實現全覆蓋,現代金融、養生養老、酒店、餐飲等產業健康發展。去年,預計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26.17億元,增長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