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網訊(楊洪程)過去,到忙時臘月,維西縣廣大農村進入“忙過年”模式。今年的情況卻悄然發生變化。1月29日,離春節只有一個星期的時間,永春河畔的傈家山寨拉日村民小組寒氣逼人,然而,該小組糯山藥示范基地卻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人們正忙著開挖溝槽,準備種植糯山藥。 今年,維西糯山藥價格上漲了8%左右,但依然很暢銷。 “我家去年種植的2畝糯山藥前幾天就賣完了,價格很好。不抓緊不行啊,節令不等人,得趕緊把糯山藥種上。”今年60歲的傈僳族農民古正明的臉上綻放出幸福的笑容。這位老黨員憑著幾十年的生產經驗和勤勞的雙手在脫貧致富路上當先鋒。 “糯山藥市場前景好,群眾愿意干,干勁足,政府支持力度大。今年,我們村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打好‘餐桌牌’,擴大糯山藥種植面積300畝。”拉日村黨總支書記趙鐳說,“按照訂單,我們的糯山藥將賣到北京等大都市。” 保和鎮鎮長李光明介紹說:“今年,精準扶貧產業指揮部根據我們鎮的實際,安排發展1000畝糯山藥的產業規劃。當前,我們正在抓緊落實,做到技術服務到位、資金扶持到位。” 據維西縣精準扶貧產業指揮部負責人介紹,今年,維西縣將推廣糯山藥5000畝。 今年,維西縣產業指揮部緊盯“兩不愁、三保障”目標任務,對中藥材、糯山藥、冰葡萄、庫區生態養殖等特色產業做出科學規劃,做到早籌劃、早安排、早動手、早出成效。 早在去年9月,維西縣精準扶貧產業指揮部就開始謀劃《2019年扶貧產業規劃》,在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形成初稿,并組織專家進行可行性論證,到12月20日,《產業扶貧規劃》全面完成,規劃產業總投資41061.891萬元。維西縣各鄉鎮黨委、政府按照規劃要求,發動群眾、依靠群眾,積極推動規劃落地生根。 為了保證“不讓一個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掉隊”,維西縣以新機制扣緊了“產業鏈條”。 消費者爭先恐后到保和鎮無公害農特產品銷售中心購買食品。 據維西縣精準扶貧產業指揮部負責人介紹:“我們按照縣委、政府‘五個緊跟、三個緊扣’的產業扶貧思路規劃布局精準扶貧產業,系緊了企業(公司)、集體經濟、專業合作社和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利益共同體鏈條,切實保障貧困群眾增加收入。” “五個緊跟”即:“扶貧資源緊跟建檔立卡戶走、建檔立卡戶緊跟能人走、能人緊跟專業合作社走、專業合作社緊跟龍頭企業走、龍頭企業緊跟市場走”;“三個緊扣”即:緊扣扶志,激發內生動力;緊扣扶智,提高綜合素質;緊扣扶制,積極探索和建立多種形式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構建以“公司+專業合作社+建檔立卡貧困戶”為主的多種發展模式,形成“縣有龍頭企業、鄉有能人聚集、村有集體經濟、組有專業合作社、戶有產業覆蓋”的產業扶貧格局。 康普鄉齊樂村花烈小組建檔立卡戶傈僳族農民雀保軍家就是在這條“產業鏈”上得到實惠的。去年,雀保軍跟合作社簽訂了產銷合同,合作社提供種苗、化肥等生產資料,種了8畝當歸,產品按照合同交給合作社,毛收入8.6萬元。今年,他們家與合作社簽了合同,種植當歸14畝,毛收入預計達10萬元。 今年,維西縣精準扶貧產業將覆蓋所有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脫貧致富有奔頭,群眾忙生產、興產業的積極性空前高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