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格里拉網訊(記者 和建蕓) 近日,迪慶州政府印發《迪慶州農村飲用水水質提升工作實施方案(2018-2020年)》。方案提出,到2020年,實現全州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集中供水率達到95%,農村自來水普及率(管道引水入戶率)達到90%,農村飲用水監測覆蓋鄉鎮達100%,水質合格率達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 《方案》強調,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精準扶貧決策部署,落實省委、省政府水利扶貧、健康扶貧工作要求,強化農村飲用水達標提升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認識,建立覆蓋生態環境保護、水源保護、安全供水、監督監測、常態管理全過程的農村飲用水工作機制,確保農村居民身體健康和飲水安全,為全面實現小康、扶貧攻堅和健康云南建設打下堅實基礎。《方案》指出,根據云南省疾控中心統計監測結果顯示,迪慶州連續多年農村飲用水水質監測合格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實施農村飲用水水質提升工作非常必要,任務緊迫。 《方案》提出通過實施農村飲用水六大工程,超常規提速農村飲用水水質達標進程。一是實施農業功能區劃控制工程。實施最嚴厲環境保護制度,認真落實國家和省關于水、大氣、土壤污染防治的相關工作要求,深入開展農村水環境污染源治理。二是實施水源地保護工程。開展農村飲用水源地環境風險排查,對威脅飲用水源水質安全的重點污染源和風險源堅決予以整治、搬遷或關閉,清理取締水源保護區內排污口和養殖業;加強飲用水源地周邊區域的污染控制與生態修復工作,保障農村居民飲用水源水質安全。三是實施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程。以建設“全國最美藏區”為契機,嚴格落實“河長制”相關要求,深入開展“七改三清”行動等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提升;推廣“組保潔、村收集、鄉鎮轉運、縣處理”的生活垃圾處理模式。到2020年,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行政村覆蓋率達90%,開展1萬個村莊環境衛生整治,每個行政村建設一座無害化公廁。四是實施水質凈化消毒設施配套建設工程。加快推進以聯戶、單村供水工程向以規模化集中供水為主的轉變;實行城鄉統籌供水。要對取水、制水、供水實施全過程管理,及時掌握飲用水水源環境、供水水質狀況,并定期公布。到2020年,水質凈化消毒設施配套率達到90%。五是實施水質監測能力建設工程。對主要江河、重要飲用水源地和重大風險源下游等環境敏感區斷面加強監測頻次,發現存在問題并通報相關部門處理;對重點流域水環境等信息多渠道、多形式發布,接受社會監督。到2020年,實現農村飲用水監測鄉鎮覆蓋率達100%,州級達到106項水質檢測指標,縣市級達到40項水質檢測指標的能力。六是實施全民參與治理工程。結合實際廣泛動員群眾參與,采取多形式、多角度,廣泛宣傳水污染防治、環境治理、生態保護和飲用水衛生等知識;加強農村地區安全飲水的宣傳動員,引導群眾科學認識和正確掌握飲用水衛生安全知識;增強群眾安全飲水意識,動員農村居民主動參與飲用水源的管理;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群眾參與”的安全飲水常態管理機制。 《方案》同時提出四個階段具體目標。一是劃定農村飲用水源功能區、農業面源污染控制區、水環境質量嚴控區域,實施分級保護管理,力爭2020年實現農業面源污染區控制100%,水源地標準化管理100%。二是通過采取超常規舉措,到2020年,實現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集中供水率達到95%,自來水普及率(管道引水入戶率)達到90%。三是所有農村供水工程,到2020年水質凈化消毒設施配套率達到90%。2018年后所有新建、改擴建的農村供水工程,達到《村鎮供水工程技術規范》要求,并落實“三同時”制度,水質合格率達100%。四是到2020年,農村飲用水監測鄉鎮覆蓋率達100%,州級疾控中心能開展106項飲用水水質指標監測,縣市級疾控中心能開展40項飲用水水質指標監測。 根據《方案》,對農村飲用水水質提升提出三個方面的推進計劃。一是水質提升工程。利用3年的時間全面實施水質提升工程,對全州2082個農村飲用水及29座學校供水點進行消毒、凈化等處理,基本覆蓋全州農村人口,確保完成省級下達我州“十三五”水質提升目標任務。二是水質檢測工作。按照屬地化管理原則,州、縣(市)疾控部門根據健康扶貧工作要求,對未開展檢測的農村供水點進行全面檢測,確保實現全州2111個農村及學校供水點水質檢測報告全覆蓋。三是建后管理。農村飲水安全項目建成驗收合格后,將及時辦理交接手續,明晰工程產權,發放產權證書,明確工程管護主體和運行管理方式;鄉(鎮)人民政府要積極宣傳建后管護的必要性,同時要完善管理制度,形成村規民約,落實管護責任,確保項目長期發揮效益。 《方案》明確了實施農村飲用水水質提升四項基本原則。一是政府主導、部門齊抓共管,廣大群眾積極參與。二是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加快推進。三是屬地管理、綜合整治。四是將農村飲用水達標與城鄉人居環境提升、衛生鄉鎮創建和生態文明建設統籌推進。同時提出加強組織領導、落實部門職責、加大資金投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及強化監督檢查五項保障措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