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在黨的光輝下無比幸福 ——迪慶脫貧攻堅十村十戶典型村組報道之五 ● 記者 和泰君 初春的某個早晨,當記者再次來到拉姆追瑪家,只見她的兩個患有小兒麻痹癥的兒子在家里洗衣服。弟弟端著洗臉盆,哥哥把一件件衣服放進洗衣機。 拉姆追瑪的兩個兒子正在做家務。 2017年底,精準扶貧戶拉姆追瑪家正式退出了貧困戶行列。 “在被評為精準戶扶貧戶以前,拉姆追瑪家是香格里拉市建塘鎮畢松村較為貧困的家庭,因學致貧現象突出。當時兩個孩子在上初中,拉姆追瑪還承擔著村婦女小組長職務,既要照顧孩子,又要處理婦女工作,時間和精力有限,家里收入沒有保障。家里除了正房和偏房外,廚房屬于危房,圍墻也已經破敗不堪。”尼史村黨總支書記肖建華回憶說。 拉姆追瑪家是一個不幸的家庭?;楹蟮乃袃蓚€兒子,對一個家庭來說本該是喜事,但令她怎么也高興不起來的是兄弟倆均患有小兒麻痹癥。經鑒定,哥哥孫諾培楚右半身患有小兒麻痹癥,屬二級殘疾;弟弟拉茸培楚右腳患有小兒麻痹癥。為拉扯大兩個兒子,拉姆追瑪付出了比別人多十倍的精力。丈夫不顧家,常年在外,里里外外全靠她一個人。 雪上加霜的是,2016年,拉姆追瑪和丈夫協議離婚。一家三口只能相依為命,母親成為了兄弟倆的依靠,這位年輕的母親獨自為兄弟倆撐起了一片天。 拉姆追瑪家雖然比較貧困,條件也比較艱苦,但兄弟倆學習成績從小就很優秀。“三好學生”“年度進步獎”“年度優秀獎”……在拉姆追瑪家廚房的墻面上,貼滿了兄弟倆的獎狀和證書。初中畢業后,兄弟倆雙雙達到迪慶州民族中學錄取分數線,但為了兄弟倆更好地相互照應,也為以后能有更好的發展空間,再三抉擇后,兄弟倆選擇了迪慶州藏文中學。兄弟倆除了學習成績優異,體育成績也不錯。2018年9月,兄弟倆還參加了在臨滄市舉辦的云南省第十一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五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哥哥孫諾培楚獲得男子組(F38級)鉛球項目比賽第一名和男子組(F38級)標槍項目比賽第二名的好成績。 脫貧攻堅是一場攻堅戰役,也給廣大貧困戶送來了“福音”。 2015年9月,拉姆追瑪家被評為精準扶貧戶。 “拉姆追瑪家情況特殊,脫貧攻堅推進后,幫扶隊員多次到家中詳細了解一家人的生產生活、收入來源等情況,認真聽取了村組干部的意見建議,幫助她家分析致貧原因,尋找脫貧致富的路子,鼓勵一家人堅定信心,克服困難,實現盡快脫貧?!毙そㄈA說。 畢松村民小組共42戶221人,耕地面積850畝。2015年以來,畢松村民小組逐步走上農業產業化、規模化道路,由小組組長帶領群眾發展訂單農業。當年與本地馬鈴薯種植基地簽訂合作協議,共推廣種植馬鈴薯300畝,戶均增收2020元;黨員帶頭發展規?;B殖業,養殖藏香豬50頭以上的農戶有4戶,養殖100只以上土雞的農戶有2戶,此外,全村還養殖了2000只野雞。落戶畢松的香格里拉市中硅慷達生物科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推廣近20種中藥材種植1000畝,“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正式啟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畢松村民小組搭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我們的村干部很得力,著力在發展產業上下功夫,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并積極引進了中達、宏盛、新康威等10余家企業,集體經濟收入有了保障?!蹦崾反宓谝粫洝Ⅰv村工隊隊長李宏介紹說。 2015年,拉姆追瑪家爭取到了3萬元危房改造資金,重新修繕了圍墻、大門,修建了洗澡間。2017年5月,為合理有效利用尼史村產業規模化發展的現有資源,帶領群眾脫貧,推動尼史村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在尼史村“兩委”充分調研基礎上,經尼史村畢松村民小組全體村民共同協商,成立了香格里拉市和諧畢松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為照顧拉姆追瑪家,村民一致推選拉姆追瑪到養殖場當飼養員,由合作社每天補助80元。 “村里的群眾都很關心我們母子,考慮到我家實際困難,把這份飼養員的工作交給了我。我很感激大家對我的好,謝謝大家?,F在好了,自己在家門口就能打工,離娃娃讀書學校也近,真是太好了?!崩纷番斦f。 2017年,拉姆追瑪正式退出貧困戶行列?!案兄x黨和政府,感謝這么多扶貧干部關心我們家?,F在打工不愁了,孩子上學也不愁了,家里的房屋也修好了。今后,我會教育好孩子,好好讀書,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如今,拉姆追瑪的兩個孩子申領了每年1200元的殘疾人困難補貼;她除了參加勞動技能培訓外,政府給的產業扶持資金3000元也入股到了合作社,年底還有300元分紅。家里由政府代繳新型合作醫療每人180元,1人參加養老保險。此外,她家還享受生態補助金、草原生態獎勵補貼、民房保險等各項惠農政策。 “今年,她家大兒子快高中畢業了。我們也會按照脫貧不脫鉤、脫貧不脫政策、脫貧不脫幫扶的要求,積極聯系沿海的慈善家資助兄弟倆,盡可能減輕她的家庭負擔?!毙そㄈA說。 “沐浴在黨的光輝下,我們感到無比幸福。” 拉姆追瑪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