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香格里拉市尼西鄉幸福村形朵村民小組已是萬物復蘇,桃紅柳綠間,村民七林特姆正熟練地給剛進的尼西雞仔打疫苗,她邊忙活邊高興地說,“去年,養殖尼西土雞家里的收入達3萬余元,今年計劃養殖出欄1000余只。” 七林特姆家是幸福村形朵村民小組的貧困戶之一,家里的兩個孩子都在上學,靠她贍養的姑媽是一位殘疾人,家庭收入主要靠種植傳統農作物和采集松茸等林下經濟,一家人生活十分困難。自香格里拉市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以來,七林特姆趕上了香格里拉市森吉尼達公司參與精準扶貧的春風。該公司通過以“黨支部+集體經濟+公司+合作社”合作經營,以“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訂單養殖,以“公司+合作社+土地流轉+農戶務工收入”等多種扶貧產業運作模式促進農戶增收。其中,尼西雞扶貧產業以核心主產區尼西鄉為主跨鄉輻射,突出重點,以點帶面進行產業布局,這為七林特姆走上脫貧之路點亮了希望。 七林特姆想:“別人都能創業成功,難道我不能嗎?”她積極主動找到鄉包村干部和公司負責人,要求加入到土雞養殖中,實現早日脫貧,她的創業熱情打動了扶貧工作隊員,公司為她修建了養殖場,發放了雞苗,并簽訂了高于市場價的回收合同,七林特姆就這樣走上了在家門口的創業致富之路。隨后,她走訪了各村各寨的土雞養殖戶,學習了解養殖土雞的基本知識和經驗。她邊干邊學,遇到困難不悲觀失望、不氣餒退縮,而是積極進取,分析研究,努力學習科學養殖方法;通過各種途徑籌措資金,逐步擴大養殖規模,積極主動改變傳統養殖習慣,改革創新觀念,她的土雞養殖逐步走上了正軌。 很快七林特姆便由一名沒技術沒經驗的新手轉變成懂技術有經驗的養雞專業戶。在養殖過程中,她注重綠色生態養殖,注意土雞生長期的管理記錄和總結,根據雞苗的日齡和疫情,采用不同方法進行消毒免疫,總結制定了一整套實用的消毒免疫預防方案,大大提高了產蛋率,走出了一條科學化、規模化的養雞致富之路。 七林特姆在養殖中還注重實踐經驗的積累,把自己幾年來在養雞中遇到的問題逐一進行記錄和分析,從中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由于掌握了過硬的技術,加上精心的飼養管理,養雞規模逐步壯大,收入也穩步提高,每年出欄數800余只,年收入達3萬余元。 七林特姆說:“脫貧致富不能光靠黨委政府的幫助,還得靠自己努力創造!” (記者 陳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