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西縣施底村盛大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帶農致富記 春分過后,維西縣施底村盛大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種植基地里羊肚菌陸續出菇,在綠草中間,一簇簇羊肚菌茁壯生長,社員們笑瞇瞇地忙碌著,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合作社種植了6畝羊肚菌,出菇很好,第一茬采收了700多公斤,按每公斤70元計算,收入近5萬多元,菌種投入成本已回收,今年還可以采收兩茬。”盛大種養殖專業合作社重樓分社管理員杜定輝說。 這是維西縣施底村盛大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按照長短結合保效益的經營理念,實施的短平快投資項目之一。該合作社成立6年來,以立足農村,服務農戶為宗旨,積極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共元豬養殖和中藥材種植出具規模,初見成效,有力地帶動貧困戶增收,成為施底村村民發展產業脫貧的主心骨。 抱團發展齊致富 維西縣白濟汛鄉施底村位于距縣城西北部58公里的瀾滄江西岸,下轄9個村民小組269戶1001人,除2個村民小組地處沿江一線外,其余7個村民小組均坐落在高半山區,有傈僳、納西、白、怒、漢等民族,是一個不靠城、沒有企業,山高坡陡、峽谷縱深、多民族聚居的行政村。 尋找一條適合施底村的發展路子,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是當時擺在村“兩委”班子面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經過多方考察論證后,2012年,施底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王符全帶頭,施會全等5人發起,成立了維西縣施底村盛大種養殖專業合作社,以“黨總支牽頭、農戶入股”的合作經營模式發展重樓種植和生態土豬養殖。 施底組建檔立卡戶虎文杰是合作社發展的受益者之一。虎文杰一家四口人,兩個孩子中一個有視力障礙,無法上學,另一個孩子目前就讀九年級。由于缺技術,一直掙扎在貧困線上,2014年被評定為建檔立卡戶。2015年,合作社幫助他修建圈舍,讓他飼養能繁母豬,2016年至2018年,虎文杰每年向合作社上交仔豬50頭以上,平時,夫妻倆還到合作社基地上班,經過3年的努力,到2018年,虎文杰家人均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順利實現脫貧。 據王符全介紹,2014年注冊“共元黑豬”商標,建設圈舍3000平方米。2015年,通過上海幫扶資金幫扶30萬元,合作社購買了共元種母豬170頭,發放給合作戶,讓合作戶養殖能繁母豬。2017年,全村通過合作社帶動年出欄生豬20頭以上的有50戶,30頭以上的有20戶,50頭以上的12戶。合作社中心養殖區存欄優質共元黑種豬600余頭,推廣共元優質品種豬1680頭,年出欄肥豬1100頭。2018年,合作社墊資80萬元擴大養殖合作戶100戶,統一發放仔豬讓農戶飼養育肥再統一銷售,年出欄2000頭優質成品土豬,實現年銷售收入368萬元,創利67萬元,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4.8萬元,帶動增收58萬元。去年,為讓社員穩步創收,合作社在香格里拉市建立了共元生態豬肉直銷點,對商品豬進行統一銷售,目前,該鋪面每天可售賣兩頭肥豬,免去了養殖戶的后顧之憂。 長短結合保收益 共元黑豬養殖走入正軌后,為了讓群眾長期穩定增收,掛鉤單位、駐村工作隊和村‘三委’經過多方調查研究后,從村情、民情考慮,探索出一條短、平、快與中、長期結合的脫貧致富之路。短平快的脫貧致富方式主要以養殖共元黑豬為主;中長期的脫貧致富方式主要以種植滇重樓等藥材為主。 這一項目得到社員的積極響應,2017年底,先后有127農戶加入合作社重樓分社,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0戶;合作社股金總額665多萬元,其中,社員現金入股125萬元、以三戶聯保的方式向農行貸款入股410萬元、政策扶持建檔立卡戶股金30萬元、村黨總支入股100萬元。 2018年,合作社在施底村巖瓦組及火奪底組流轉、租用土地71畝發展重樓種植,建成滇重樓建育苗基地20畝、種苗基地20畝,幼苗基地31畝,打造“滇重樓維巖”品牌。 杜定輝、牛鳳蓮、李文彪等40多戶農戶現金入股了合作社重樓分社。擁有技術員和社員雙重身份的李文彪,在重樓種植項目上入股了11萬元,談到合作社的發展前景,他信心十足:“合作社2017年種植的5畝重樓大苗,采收籽種50多斤,但為了持續發展,籽種全部用于育苗,今年,第一批籽種育苗,可以銷售,兩三年后,合作社每年都將有種苗和籽種的收益。” 李文彪說,為了保證重樓品質,合作社不使用農藥和化肥,所施肥料均為農家肥和腐土、樹葉等,重樓生長周期相比施化肥的長,但品質得到了保障,因此,只要有成品,不愁銷路。 規范管理得民心 施底村大學生村官和銀龍說:“王符全是一個有公心、有情懷、有能力的帶頭人,在他的帶領下,合作社在養殖上實行“四個統一”,即統一飼養、統一防疫、統一生產、統一銷售,保障了養殖戶的權益。財務管理工作堅持民主管理的原則,實行財務公開,保障合作社全體社員的知情權、決策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合作社的財務和其他社務工作,在每年社員代表大會上按時向社員公布,接受社員的監督。工作正常化、決策民主化。這些做法得到了群眾的認可和信任。” 據介紹,為了保證合作社健康發展,在合作社建設初期就成立了社員代表大會、理事會和監事會,社員大會每年至少召開2次,理事會和監事會每季度至少召開1次,合作社對社員的培訓每年不少于4次。有關產業發展的事項,特別是種養什么、資金投入使用、產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等事項,都經過合作社研究討論。其次做到重大事項決策民主化。合作社按照“社員代表大會決策、理事會執行、監事會監督、成員團結合作”的民主管理機制運行。 “持之以恒做好村集體經濟是村黨支部的責任和義務,目前,施底村集體經濟積累資產達1200萬元,2018年帶動192戶群眾增收,占全村總戶數的72%,戶均增收1.06萬元。”王符全說,“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希望進一步壯大集體經濟,到2020年,重樓種植面積達200畝,銷售收入達1000萬余元。戶均養殖共元黑豬4頭以上,每戶年均增收利潤2000元以上,整村實現“集體有收入、產業全覆蓋、農民變股民、人人有事做、戶戶有分紅”的目標。” (記者 余麗芹 施學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