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對麻醉醫生的認知僅限于“打一針,讓病人睡一覺。”患者和家屬大多知道手術的主刀醫生是誰,但很少知道手術中的麻醉醫生是誰。因此,這些工作在幕后的麻醉醫生常常被稱為“隱形醫生”。迪慶州人民醫院麻醉科主任陳學強就是這“隱形大軍”中的一員。 麻醉醫生的工作不止“打一針”。“我們剛剛搶救了一名心臟驟停的病人,現在病人恢復心跳,已經被送往ICU了。在醫院,我們麻醉科的搶救實力是最強的。”陳學強說。麻醉醫生永遠都在與時間賽跑,當患者出現呼吸、心跳驟停,需要搶救時,在院外大家都會撥打120,而院內則第一時間會通知麻醉科。 麻醉醫生的工作很多,在手術室中所謂的“打一針”只是麻醉醫生的其中一項工作,屬于臨床麻醉。“當然,進了手術室,我們的工作也不是就打那一針而已。”陳學強說,從術前準備,到實施麻醉、術中監測和應對術中發生意外情況的分析處置,再到術后讓病人及時蘇醒,送入病房完成交接,整個過程都貫穿著麻醉科醫生忙碌的身影。 除此之外,手術室外的麻醉醫生們還負責疼痛治療、急救復蘇、舒適化醫療,比如無痛胃腸鏡等。 “以前一說到做胃腸鏡檢查,很多人都望而卻步,怕痛。近幾年,無痛胃腸鏡的出現對患者治療的舒適化來說是一大進步。”陳學強介紹,無痛胃腸鏡是在普通胃腸鏡的基礎上,由麻醉醫生預先注射短效麻醉藥物,使患者進入適度鎮靜狀態,在毫無知覺的狀態下完成檢查。這么一來,患者檢查時的痛苦就大大減少了。 外科治病 麻醉保命 病人手術全過程的生命安全是由麻醉醫生保障的,手術醫生與麻醉醫生在手術過程中相互協作,外科醫生負責做好手術,生命安全則由麻醉醫生來保障。 手術中,從注射麻藥到可以下刀手術,病人的生命體征會發生急劇變化,“麻醉醫生的任務就是時刻進行常規的呼吸、心率、血壓、體溫、氧飽和度等指標監測,并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監測資料進行分析,進行麻醉深度的調整,盡量維持手術患者生理功能平穩,保證手術結束時及時安全蘇醒。”陳學強說。 術中出現的任何風險都是未知的,麻醉醫生一旦發現不對勁,就需要快速做出反應,通過藥物等手段,將患者生命體征調整至正常范圍,保證手術順利進行。 麻醉醫生的一天 大多數時候,陳學強的一天從早上8點進入手術間就“不見天日”了。手術一臺接一臺,病人一個接一個,最多的時候一天將近10臺手術,有的手術長達12個小時,這時的陳學強就要密切關注著儀器上的各項指標,時刻準備搶救。做完手術后,陳學強還要負責將患者送往麻醉恢復室,直到完成患者的交接后,麻醉醫生的工作才算告一段落。 “進了手術室便晝夜不分,不知道外面到底是刮風下雨還是風和日麗,有時候走出醫院才發現已經是第二天早上了。在相對密閉的空間里,保持高度集中的工作狀態,在手術室里不敢有一絲松懈,一旦手術完成疲憊感便會席卷全身,因此,麻醉醫生的猝死率比我們病人的死亡率還要高。”陳學強半開玩笑的說道。 對于麻醉醫生來說,下班后最好的排壓方式就是睡覺。“我兒子總抱怨我,說爸爸一回家就只會睡覺,但是沒有辦法,我真的很累,只有回家了才能安心的睡上一覺。”陳學強說,下班回到家自己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陪伴妻子和孩子,甚至來不及好好吃飯就躺下了。他說只有休息好了才能更好地面對第二天的工作,這也是對病人負責,因為接下來,還有更多的手術等著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