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慶脫貧攻堅十村十戶典型村組報道之十 ● 張燕 ▲ 同樂村黨總支書記和政國積極發揮結對幫扶作用,為農戶提供中藥材種植技術指導。(張燕 攝) 隨著精準脫貧成效的逐步凸顯,貧困面較大、貧困程度深的維西縣葉枝鎮同樂村白值洛片從幾年前的貧困群眾增收無產業支撐,到如今的入戶產業基礎不斷夯實,增收渠道不斷穩固;人均收入由2014年的不足3000元,提高到現如今的6800余元……白值洛片何以在幾年內取得如此耀眼的變化?這正是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助推精準脫貧的結果。 近幾年來,葉枝鎮黨委政府嚴格落實脫貧攻堅的精準要求,將抓黨建作為抓脫貧攻堅的“牛鼻子”,積極拓寬黨建合作幫扶促脫貧的形式和載體,帶領白值洛片全體黨員群眾在壯大村集體經濟、貧困戶脫貧等方面苦干實干,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產業發展的好路子。 “自開展脫貧攻堅以來,我們白值洛片充分發揮‘兩股力量’,強化黨組織引領作用,突出黨員帶頭作用,依托黨支部和黨員干部隊伍,以‘黨總支+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成立了傈緣種植黨支部,并建成了傈緣種植專業合作社,以黨建引領促進白值洛片的脫貧攻堅工作。”村黨總支書記和政國介紹。 同樂村黨總支以合作社為基礎搭建平臺,通過黨員帶頭,規范種植技術,統一產品質量標準,引進外商競價銷售等方式,不斷壯大中藥材種植產業。2018年,全村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2400畝,產值達300萬元以上,合作社銷售收入達到200萬元。不僅實現了中藥材種植品種的多元化,還進一步降低品種單一帶來的市場風險。 “我們跟著黨員一起加入了合作社種植中藥材,每家的收入都提高了不少。黨員是我們最信任的人,跟著他們一起發展產業,我有信心把日子越過越好。”憨厚樸實的村民余向軍一邊在藥材基地里查看重樓的長勢一邊說。 “黨建引領精準扶貧不是一句空話,關鍵是要有一個堅強的黨支部。”和政國認為,黨支部必須在發揮黨員模范作用上精準發力,讓群眾“干有目標、學有榜樣”,這是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要途徑。同樂村根據實際情況對各黨支部制定健全了相關制度,并開展形式多樣的“黨員+結對幫扶”活動,充分挖掘和培養支部黨員中的小康領路人、產業帶頭人、政策明白人和群眾貼心人,實行黨員戶一戶帶兩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其他合作社成員一戶帶一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幫扶模式,幫助貧困群眾規劃種植產業,備好各類農資,做好產業技術指導服務。同時,同樂村黨總支還不斷調動各個小支部的積極性,采取“黨建+”的模式,充分發揮支部組織、宣傳、凝聚、服務群眾的作用,助推脫貧攻堅。同樂村傈緣種植黨支部采取建組織、促引領,確保群眾增收;建隊伍、促帶頭,確保群眾觀念轉變;建機制、促幫扶,確保群眾認可的舉措,充分發揮黨組織引領和黨員帶頭示范作用,極大地激發了群眾的內生動力,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成為全鎮乃至全縣的典范,同時也為葉枝鎮早日脫貧摘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以前我們村的群眾都覺得玉米重要、糧食重要,每年收獲的玉米都用來喂牲畜,從沒想過將牲畜賣出去換錢,基本上都是自給自足,沒有商品意識,僅僅能維持溫飽。通過我們黨員帶頭發展產業以后,群眾的收入大幅增加,他們的思想觀念得到了轉變,商品意識和競爭意識也得到了增強,干事創業的熱情也就跟著起來了,腰包也鼓了起來。”傈緣種植黨支部書記余神開說道。 截至目前,白值洛片實現脫貧18戶,貧困發生率從31%下降到3%,白值洛一、二、三組通過產業發展戶均增收超過2.5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