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市黨建助力脫貧攻堅紀實 ◎ 陳義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香格里拉市把抓黨建促脫貧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推動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同頻共振,為全市攻堅脫貧摘帽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堅定政治站位,凝聚攻堅拔寨“同心力” 香格里拉市把脫貧攻堅知識學習納入“兩學一做”“三會一課”、干部教育培訓等內容,深入開展“三嚴三實”和“忠誠干凈擔當”專題教育和“擁護核心·心向北京”主題教育,發放學習書籍4000余本,舉辦十九大培訓班15期。 舉辦脫貧攻堅政策、農業產業建設、鄉村旅游發展等主題培訓班次40期,培訓學員7700余人次,提升干部扶貧技能。堅持送教下鄉,農村黨員上黨校學習,掛包領導、黨組織書記堅持每年到貧困村上黨課不少于2次,對農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開展脫貧攻堅專題政策培訓,切實把脫貧攻堅變成干部群眾的思想共識,凝聚好脫貧攻堅的思想根基。 建強基層黨組織,筑牢脫貧攻堅“橋頭堡” 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努力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領導基層治理的戰斗堡壘。優化設置黨組織221個,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284個,緊緊圍繞“健全基本組織、建強基本隊伍、落實基本制度、開展基本活動、強化基本保障”五大核心任務,制定方案,摸底排查,2018年完成272個黨支部規完成范化達標創建工作。按照橫向分領域、縱向分層級的思路和“一年一考評一授旗”的原則,結合“三線一中心”示范點建設,著力開展“三個一批”創建工作,打造12個“紅旗黨組織”,建設“紅旗流動黨校”“紅旗宣講隊”“紅旗服務隊”三個平臺,使基層黨組織“干有目標、評有標準、比有榜樣”。全面推行“支部主題黨日7+X”活動,把落實“三會一課”等基本制度作為“七個規定動作”,“+X”與脫貧攻堅、民主議事、志愿服務等結合起來,對脫貧攻堅產生重要推動作用。 嚴管與厚愛結合,鍛造奮戰一線“主力軍” 從嚴管理,精準培訓,鍛造一支懂扶貧、會扶貧、扶好貧的干部隊伍。配強脫貧攻堅力量,先后選派186名副科以上干部到村任扶貧工作隊長(第一書記)、102名黨員干部到貧困村任基層黨建指導員,從非貧困村調整12名大學生村官到貧困村,全市共有駐村工作隊員314名,招聘62名公益性崗位人員到村(社區)工作,凝聚好脫貧攻堅的隊伍力量。管好用好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健全駐村工作管理制度,市級組建駐村工作領導小組,鄉鎮成立駐村工作協調小組,從在崗工作隊長(第一書記)中擇優選取11名同志掛職鄉(鎮)黨委副書記、工作隊長。樹立脫貧攻堅一線識人用人導向,2015年以來,脫貧攻堅一線提拔調整194人,擇優考錄8名在脫貧攻堅一線表現突出的大學生村官、鄉鎮事業人員、優秀村干部進鄉鎮領導班子,對11個鄉(鎮)和21個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班子成員開展脫貧攻堅專題談心談話,調動扶貧干部干事創業熱情。 豐富服務載體,提升黨建為民辦事“軟實力” 發揮黨組織引領產業作用,積極探索“黨總支+合作社+農戶”等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市級財政投入8650萬元扶持62個村(社區)發展集體經濟,確保每個村集體經濟投入不低于100萬元,其中49個行政村集體經濟投入不低于150萬元,徹底消除集體經濟“空殼村”。把村民小組活動場所作為脫貧攻堅扶志與扶智的重要陣地來抓,共投入10470.91萬元對294個村(居)民活動場所進行了新建、修繕,對145個活動場所進行改造提升。建立了農牧專家掛鉤聯系貧困村機制,向22個貧困村選派了88名農牧專家,指導貧困村發展特色產業。 推動黨員示范帶頭,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力” 實施農村“領頭雁”培養工程,發放“基層黨員帶領群眾創業致富貸款”和貼息資金支持278名農村黨員致富能手領辦創辦產業基地、農民合作社等。在鄉(鎮)建立青年人才黨支部,每個村確定2-3名35歲以下的優秀人才作為村級后備干部,由鄉(鎮)黨委直接培養。實施“村干部素質與學歷雙提升行動計劃”,遴選74名村干部和農村致富帶頭人參加云南開放大學開辦的大專學歷培訓。實施黨恩教育扶志工程,以五境鄉澤通村“精準扶貧感恩連”為代表的感恩連,積極走村入戶開展扶志宣講、志愿服務等活動,通過算清扶貧“項目建設賬”“惠農政策賬”“產業發展賬”“到戶幫扶賬”,引導群眾飲水思源、牢記黨恩,堅定“心向黨、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樹強群眾脫貧攻堅“主人翁”意識。實施黨員先鋒工程,建立黨員“結對聯系”貧困戶幫扶機制,開展“一進二亮三帶頭”的“紅旗家庭”評比活動,讓黨員在脫貧攻堅中爭當模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