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欽縣羊拉鄉,村民都認識阿江,大家見他都叫一聲“阿江老板”,他就是甲功村的村委會主任,是一只帶領群眾致富的領頭雁。 ▲阿江展示“羊拉藏蜜”產品 大家富才算富 阿江出生于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童年時由于家境貧困,他只上完小學就回家務農,參加集體勞動。農村實行生產聯包責任制后,阿江不甘于守著幾畝薄田過日子,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走上經商之路。 羊拉是全省最后一個通公路和通柏油路的鄉鎮,在大山的懷抱里,羊拉也擁有蟲草、中藥材、野生蜂蜜等優質地方特產,但由于交通等條件限制,很多產品都變不了商品。頭腦靈活的阿江看準商機,走上了收購蟲草、松茸、中藥材的經商之路。 經過30多年的努力,阿江逐漸從一個小商人變成了擁有酒店等產業的縣鄉內知名人士。2011年他注冊了自己的公司——德欽縣羊拉食品銷售有限公司,主要經營生豬養殖及銷售、蜜蜂養殖蜂蜜銷售、本地野生土特產銷售等。經商的路子越走越寬,阿江過上了不愁吃穿的幸福日子。 2013年,村委會主任改選時,他被村民推選為村委會主任。很多人都勸他專心做自己的生意,不要陷入繁瑣的村委會工作中,他卻說,村民選他當主任是因為信任他,他也希望能為村里做更多的實事。 因為有群眾的信任,他的日子更忙碌了;因為有群眾的信任,他努力學習電商知識,以帶領群眾奔小康。 阿江心里有一個愿望,就是在他當村委會主任期間建一個村里的企業,讓更多的本土產品變成商品,增加村民的經濟收入,帶領村民逐漸富裕起來。為了這一愿望,5年多來他一直努力著。 2014年,村里成立了養豬協會和核桃協會。2017年,成立了德欽縣羊拉鄉甲功村仔仁利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羊拉鄉甲功村養豬合作協會,通過協會和合作社的形式為村民提供產業扶持措施。 建好企業服務全鄉群眾 2016年起,精準扶貧的春風吹到羊拉。在州、縣、鄉相關部門的支持下,羊拉鄉迎來了發展產業的好光景。 羊拉深處大山深處,環境條件比其他地方惡劣,但世世代代的羊拉人最不缺的就是吃苦耐勞的精神。為了早日脫貧,很多群眾都在尋找致富增收的渠道。年輕力壯的外出打工或者做些小本生意。年老體弱文化程度不高的在家里種莊稼、養蜂、養牲畜等。 蜜蜂養殖是羊拉先民祖祖輩輩傳下來的一項原始技術,羊拉無污染的自然環境也深受蜜蜂青睞,在很多山崖上蜜蜂都安下家,羊拉鄉家家戶戶都有蜂桶,很多村民都會管護蜜蜂,但每一戶的產量并不高,到城里銷售路程遠、成本高,加之缺乏加工技術、產品外觀和衛生條件不好,賣不了好價錢,山高路遠限制了村民銷售自己農副產品的積極性。 為了做強羊拉的蜂蜜產業,2016年,在縣、鄉黨委政府的支持下,甲功村投資12萬元成立了羊拉生態食品加工有限公司。阿江用自己的房子建立了蜂蜜加工廠,申請了小作坊登記證,集中收購村民手中的野生蜂蜜,過濾加工后以“羊拉藏蜜”為名銷售,為村民提供了銷售平臺,增加了他們的經濟收入。 由于沒有污染,味道純正香甜,羊拉藏蜜很受消費者喜愛,產品供不應求。但廠房小、衛生設施不足,蜂蜜產品達不到食品衛生ISO22000認證標準,限制了產業發展。 2017年,在縣政府和鄉政府的支持下,為羊拉生態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在甲水組協調到廠房用地,投資110萬元建設了新廠房和生產流水線,并按照規定程序申請ISO認證。 羊拉生態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成立并投入生產后,羊拉鄉4個行政村都成立了養蜂協會,將全鄉的養蜂戶吸納為會員,每年按照市場價格收購群眾手中的蜂蜜原產品。2017年,公司從老百姓手中收購蜂蜜30000市斤,按照每市斤75-80元的收購價,支付給村民蜂蜜收購款230余萬元,養殖大戶最高蜂蜜收入達到7萬元。2018年,受到氣候影響,收購蜂蜜量相對減少,收購25000斤,收購價與上年持平。 在加工蜂蜜的同時,公司還從村民手中收購羊拉土豬,加工琵琶肉對外銷售,使村民養殖的土豬有了銷路,提高了收入。 為方便群眾銷售農副產品,2018年,甲功村出資21萬元在香格里拉市建立了農副產品銷售點,主要銷售群眾生產的蕎麥、水磨面粉、藏香豬、土雞等產品。 阿江說:“當村委會主任后,工作繁重也很操勞,也無暇打理自己的生意,但群眾都過上好日子才是真正的好。”下一步,他還想建設一個農機合作組織,提高農民手中農機的管理維修和使用效率,讓更多缺乏管理和維修農機知識的村民減少重復投資,減少他們的經濟負擔。 今年年初,羊拉生態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生產的“羊拉藏蜜”產品通過了食品認證,羊拉村生產的蜂蜜產品走向市場有了通行證,公司可以放開手腳地生產原產地羊拉的蜂蜜等產品,群眾增收致富的路子也更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