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端午賽馬節 不僅是香格里拉市各族人民最喜歡的節日 也是游客感受迪慶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節點 端午假期還剩一天 不妨跟著小編一起回顧一下 昨天今天兩天的賽事情況 保證讓你過足眼癮 馬蹄飛揚“鬧”端午 花甲“阿鵬”顯身手! 和泰君 何帝龍 端午節賽馬是整個節日的重頭戲。6月7日下午,2019年迪慶·香格里拉端午賽馬節馬術比賽在五鳳山賽馬場正式開賽。精彩的馬速賽、走馬賽吸引了上千名我州各族群眾和國內外游客到場為馬背健兒吶喊助威。 據了解,端午節期間,共有來自香格里拉市建塘鎮、格咱鄉、虎跳峽鎮、洛吉鄉、小中甸鎮以及大理州、安寧市、甘孜州、理塘縣等地的14支代表隊參加各個馬術項目的比賽。在今年的比賽中,既有年輕騎手,也有資深騎手。來自大理三營的楊建金或許是年齡最大的騎手了,今年62歲的他揮舞著馬鞭,矯健的身影在賽馬場上自由飛馳,這已經是他第17年來香格里拉參加端午賽馬節。 “今年我帶領3名騎手、10匹馬前來參賽。參賽的馬匹都是新馬,在賽場上有些不適應。跑3000米速度賽的時候,到后半程明顯跑不動了。從場上的表現來看我可能很難拿到好名次,不過能來迪慶參加如此規模的賽馬盛會,真的很高興、很滿足。”
1000米走馬比賽。 7日下午,馬術比賽項目分別進行了大馬、中馬、小馬三個組別的3000米速度賽和1000米走馬賽。在3000米速度賽中,經過膠著的比拼,最終,來自大理州的余學文以4分01秒的成績獲得大馬組第一名,來自格咱鄉的田東旭分別以4分05秒、4分11秒的成績獲得了中馬組及小馬組的第一名。在1000米走馬項目比賽中,來自虎跳峽鎮的拉茸迪列以1分29秒954的成績獲得大馬組第一名,來自格咱鄉的田東旭以1分46秒507的成績獲得中馬組第一名,來自解放村的拉茸迪列以1分49秒93的成績獲得小馬組第一名。 3000米馬速賽。 場上揚鞭奮蹄,場邊咔嚓咔嚓聲此起彼伏。來自杭州的游客朱先生正拿著相機捕捉著賽場上的精彩瞬間。“聽說香格里拉端午節有馬術表演和比賽,我專門在香格里拉等了10天,先后到了普達措國家公園、梅里雪山、松贊林寺等景區,香格里拉風景太美了。等待是值得的,今天我不僅看到了精彩的馬術表演、競速賽,還有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走馬賽,真是讓我大飽眼福。” 200名選手爭奪“弩王” 魯茸追瑪 在五鳳山射弩場地記者看到,觀眾們或身著傈僳族傳統服飾,或手拿箭弩圍在射弩場地周圍,喝彩聲、掌聲不斷。7日下午,2019年迪慶?香格里拉端午賽馬節暨中國旅游集團首屆“時光之禮”香格里拉旅游文化節傳統射弩比賽正式拉開序幕,吸引了近200名來自三縣(市)的射弩選手爭奪“弩王”稱號,這也是歷屆端午賽馬節中參加人數最多的一次。比賽分為男女兩組,男子組170多名、女子組27名。選手立姿5箭、跪姿5箭射環,以環數總成績高者為勝。比賽錄取男女組前六名并進行頒獎。 隨著裁判員一聲哨響,選手們單膝跪地,肘放膝手拿弩,拉弦、裝箭、瞄準、發射,一支支弩箭離弦而去,正中靶子。5箭過后選手們站立握弩,雙臂懸空繼續射弩,觀眾們屏氣凝息,做到文明觀戰。10箭射完,選手與裁判一同看靶確認環數登記分數,環數高者迎來裁判與觀眾們的歡呼與稱贊。 比賽間隙,熱愛射弩的觀眾還和選手們一起交流經驗,探討傳統射弩文化。“趁著端午賽馬節射弩比賽平臺,可以將州內熱愛射弩的人們聚集起來,更好地進行交流,有利于傳統射弩文化的傳承,促進文化交流與民族團結。”2018年7月份成立的香格里拉射弩協會負責人余化云說。 來自香格里拉市虎跳峽鎮的雀桂香在2010年時曾代表我州赴思茅市參加省民運會射弩比賽,此次她與同村20名射弩愛好者一同前來參賽。有著豐富比賽經驗的她深有感觸地說:“參加比賽最重要的是能夠互相交流學習,傳承保護好傳統文化。在社會的關心下,現在更多的人愿意接觸弩文化,參賽的人越來越多,看到弩文化的發展,我心里挺高興的。” 6月8日,傳統射弩比賽經過兩天的角逐,于13時圓滿結束。 男子組冠軍被來自德欽拖頂鄉的金松以95環的高分拿下,曲扎、扎史、此里、瑪南思、安吾分列第二至六名。女子組冠軍花落怒江州選手七鳳,她的成績為93環,三妹、熊麗紅、農竹、和云花、丹珍卓瑪分列第二至六名。 射箭場上高手云集 耄耋老人同場競技 洛桑央宗 陽光燦爛,微風徐徐,豐富的端午節活動一項項展開,民族民間傳統個人項目——射箭比賽也在五鳳山熱鬧開賽。經過三輪角逐,來自德欽縣云嶺鄉紅坡村的阿那布以上靶25支箭獲得本次比賽的第一名,魯茸品初、扎史尼瑪、次里康主、蘭永祥、扎史次里分別獲得第二至第六名。 射箭比賽前六名合影。 此次射箭采用傳統射箭方式,使用玻璃纖維片弓和傳統竹箭。射箭時需采用拇指扣弦式、三指拉弦式及“地中海”式三種拉弦方式,不可使用助拉器。射箭距離為50米,比賽設三個輪次,每輪共射十次,每人每次射兩支箭。比賽采用傳統的射箭靶,靶子為一塊寬25厘米,高出地面70厘米的木樁,這是迪慶傳統射箭的箭靶,比賽以箭上靶的數量進行排名。 為第一個雙箭上靶的選手獻上哈達,意為“頭彩”。 賽場上,參賽隊員上箭、拉弓、瞄準、放箭,呼嘯而過的箭,在空中一個弧度劃過,穩穩地扎在箭靶上。 冠軍是我的,就是這么自信。 我就是射箭場上最靚的仔。 左瞄右瞄,這次一定正中靶心。 射箭是迪慶一個古老的傳統體育文化項目,也是迪慶文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載體,傳統射箭比賽在傳統弓箭的傳承和發展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也用傳統項目、用文化展示了迪慶人的風采,同時達到了全民健康、民族和諧的效果。今年80歲的松機培楚是德欽射箭的老一輩代表,他來自德欽縣云嶺鄉?紅坡村,自15歲開始射箭至今,已經60余年。他很高興能夠參加此次比賽,也很高興見到那么多人喜歡傳統射箭。 選手進場參加比賽 來自塔城鎮拖落頂村的傈僳族選手余自華也是傳統射箭的愛好者,雖然傈僳族與藏族傳統射箭文化與方式有所差別,但這并不影響大家在賽場上共享射箭帶來的樂趣。他告訴記者,這一次他帶著村里的5名隊員一起參加比賽,這是村里人第一次參加射箭比賽,大家都很熱愛射箭文化。 跑馬拾哈達high爆賽場 和泰君 何帝龍 沖刺、側身、撿拾哈達……跑馬拾哈達比賽的整個過程既驚險刺激,又一氣呵成。選手們矯健的身手,讓現場觀眾大呼過癮,賺足眼球。 跑馬拾哈達要求騎手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哈達撿拾并跑完500米路程。比賽中,騎手既要盡可能多的撿拾哈達,又要保證馬的速度,雙向判決規則大大增加了比賽的難度。 8日上午舉行的跑馬拾哈達比賽吸引了上千觀賽者前來觀“戰”。比賽中,40條白色(20條)和藍色(20條)的哈達被整齊地擺放在跑道中央,隨著裁判員一聲令下,賽馬像離弦之箭奮蹄前行。瞄準時機,側身俯臥、撿拾哈達。當騎手將一條條哈達收入囊中,現場響起一陣陣歡呼聲,將賽場氣氛推向高潮。 經過精彩角逐,來自格咱鄉馬隊的騎手安翁以20條哈達、46.62秒的成績奪得第一名。大理馬術隊的龔文華和解放村的拉茸尼瑪分獲二、三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