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民爆料,香巴拉小鎮新農貿市場內在大量使用塑料袋制品現象,“白色”污染再次死灰復燃,希望相關部門嚴厲整治。 接到新聞熱線爆料后,記者深入到菜市場內暗訪,發現每個攤位上擺放著各種塑料制品,市民采購后攤主都用塑料制品裝水果、蔬菜以及肉等各種食品。記者問起“禁白”話題時,很多攤主顯得不屑一顧。“反正我們都用了很長時間,沒有人管,再說塑料袋比環保袋便宜。”一位攤主如是說。 為什么菜市場內塑料食品袋會被“重新啟用”,究其原因,價格問題是罪魁禍首,在采訪中記者得知,環保袋價格比塑料食品袋高兩毛至三毛,攤主給市民提供塑料食品袋主要考慮的是價格問題,說穿了就是給自己省錢,殊不知,自己的行為加大了香格里拉的“白色”污染。 環保部門工作人員介紹,過去,香格里拉市城區以及周圍塑料袋制品滿天飛,公路沿線樹枝、荊棘上掛滿塑料物,給香格里拉的景觀帶來了嚴重的影響,也破壞了生態環境,給旅游者從感官上留下了很差的印象。高原濕地,因白色污染而導致景觀被破壞,水體受到污染,高原上的動物活動受到威脅,曾出現過牦牛因誤食塑料袋消化不良而死亡的事例。 “綠色”是香格里拉最大的品牌優勢。2001年,迪慶結合“生態立州”發展戰略,以香格里拉市為試點出臺禁止銷售、提供、使用塑料袋的規定,向“白色污染”宣戰。“禁白令”規定,自2001年7月1日起,香格里拉縣境內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銷售、提供、使用塑料袋。隨后,“禁白”宣傳走進校園、單位、社區、景區。在旅游大巴上,游客們也能聽到導游關于在當地禁止使用塑料袋的溫馨提示。 為推動“禁白”落地,香格里拉市組建了禁白綜合執法隊,在對全市塑料袋批發商持有的塑料袋進行有償回收、監督零售商不再出售塑料袋的同時,嘗試尋找塑料袋的替代品,訂購環保袋到各大農貿市場、大型超市等地進行免費發放。“禁白”范圍后來擴展到德欽、維西兩縣。在香格里拉、德欽、維西等地,人們普遍使用布袋、菜籃子和環保袋,塑料袋滿天飛的情景不復存在,城市街道、景區環境整潔干凈,贏得市民和游客的交口稱贊。 “白色污染”在迪慶香格里拉的消失,是迪慶打好綠色生態牌的重要成效,也是迪慶建設生態排頭兵的重要體現。“禁白”工作迪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如今“白色污染”死灰復燃無疑是前功盡棄,功虧一簣。 “千里之堤毀于蟻穴”,目前“白色污染”只是在局部地區盛行,未形成大面積曼延之勢,為此,筆者希望相關部門高度重視,加大宣傳和監管力度,制定切實有效措施,不斷建立和健全長效管理機制,確保全州“禁白”工作能夠深入持久有效開展,并采取強有力措施,加大執法檢查力度,使“白色”污染死灰復燃消滅在萌芽狀態。(陳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