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網訊 (記者 張國華 通訊員 張華義 張帆) 6月22日至23日,由中國網生態中國頻道、生態中國公益慈善基金、美麗中國夢生態中國行組委會共同主辦的“美麗中國夢·生態中國行”走進迪慶公益活動在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鎮和平村舉行。 活動得到迪慶州委宣傳部、迪慶州環境保護局、云南天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的支持。中央電視臺、農民日報、中國綠色時報、云南電視臺、云南日報等中央、省、州媒體記者參與公益采風活動。 州環境保護局負責人帶隊采風時介紹,迪慶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立足點,及時啟動州級生態村創建工作。目前,全州累計創建州級生態文明村123個、省級生態文明鄉鎮16個,2015年迪慶州被列為首批國家級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迪慶最寶貴的資源、最明顯的優勢、最靚麗的名片。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也存在保護與發展的矛盾,經過多年探索,迪慶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在實施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等生態工程的基礎上,大力培育文化旅游、高原特色農業、生態種植等高附加值產業,推進生態可持續發展,提高了生態經濟效益,取得了較好效果。 “在迪慶州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的大背景下,天泉生物公司組織專家考察論證認為,川貝母種植項目適合迪慶,可以幫助當地群眾增收,還可以有效保護生態環境。”天泉生物公司董事長張國武說,“公司投資1200萬多元,于2018年8月開始在和平村建設川貝母基地。首期占地162畝,建設標準育苗大棚84個、播種川貝母種子約3億株、大田標準種植162萬粒。目前,公司與科研單位、高校合作,積極攻克川貝母存活率不高等問題,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事業。” 和平村小中甸村民小組組長格桑農布說,天泉生物公司建設扶貧基地,所租土地,每畝每年給村民700元租金,村民到基地上班,按每天100元計算,累計已領取140萬多元工資,每畝地達到5000元的收入。基地既不破壞生態,又可以增加經濟收入,村民還能在基地學到先進的種植技術,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