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先脫“窮思想” 扶貧先把“心焐熱” ——岔枝洛村開展“自強誠信感恩”教育助力脫貧攻堅見聞 ● 楊洪程 維西縣攀天閣鄉岔枝洛村,因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成了維西縣脫貧攻堅難點村。群眾爭戴貧困帽、游手好閑、家庭內務臟亂差的情況較為突出。 自實施脫貧攻堅以來,針對這些突出問題,攀天閣鄉黨委政府、岔枝村“兩委”以及扶貧工作隊以加強群眾“自強誠信感恩”教育為切入點,掛鉤干部每月堅持5天以上駐村跟群眾同吃一鍋飯,共謀脫貧計。如今,岔枝洛村群眾的精神面貌、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爭戴貧困帽 2017年12月,云南省脫貧成效考核組來到岔枝洛村布魯村民小組一戶非建檔立卡戶群眾家中調研。50歲出頭的戶主在回答考核組成員提問時說:“我們家沒有經濟來源,村里不評給我們家建檔立卡戶。”考核組把這個問題反饋給維西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要求限期整改。 帶著問題,維西縣精準扶貧領導小組和攀天閣鄉黨委政府來到這個農戶家中,對其收入進行進一步核實。核實結果表明:該農戶存款2萬余元,當年還賣了1頭牛收入1.1萬元,再加上其它的經濟收入,該農戶年人均收入達到4200元,超過了脫貧標準。在大量的事實材料面前,該農戶承認自己謊報、瞞報收入的事實,表示他這樣做就是為了爭當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獲得政府更多的扶持。 無獨有偶,岔枝洛村監委會主任李瑾才說:“我們村最頭疼的事情就是確定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各小組召開群眾大會評選建檔立卡戶時,村民們吵得不可開交,都說自己困難,不少群眾還跑到村里、鄉里鬧,建檔立卡戶和非建檔立卡戶之間也產生了新的矛盾。” 爭戴貧困帽的消極影響造成岔枝洛村群眾“等靠要”思想嚴重,酗酒的、懶惰的人居高不下,家庭環境、村莊環境“臟亂差”。 省脫貧成效考核組離開后不久,中共迪慶州委書記顧琨就輕車簡從來到岔枝洛村,調研了解相關情況。針對該村存在的突出問題,顧琨對攀天閣鄉黨委政府負責人說:“我們要以問題為導向,找準突破口,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強化‘自強、誠信、感恩’教育,凝心聚力,改變群眾精神面貌和村莊面貌,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環境“臟亂差” 過去,岔枝洛村有兩多:酗酒的人多、游手好閑的人多。2017年11月,縣鄉婦聯干部來到岔枝洛村李木四村民小組建檔立卡戶李國榮家檢查工作,剛進院,就把大家驚呆了:庭院里,豬雞滿院跑,糞便遍地,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住房、廚房里東西隨處亂擺,散落一地。婦聯的同志一邊幫忙他家整理家庭內務,一邊給他們講維護家庭環境的道理。 另一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周志堅是村里出了名的酒鬼,不做活路,游手好閑,成天抱著酒瓶子過日子。他為什么會變成這個樣子?扶貧工作隊員通過與其交心談心,找到了病根。原來,周志堅的媳婦去世了,留下兩個孩子由他撫養,面對家庭的變故,他深受打擊,干脆破罐子破摔。了解他家的情況后,駐村工作隊員從“自強誠信感恩”三方面對他進行多次教育,勉勵他要振作起來,好好撫養兩個兒女,讓他們成為有本事的人。工作隊員的真情幫助捂暖了周志堅的心,他戒了酒,努力做事,天剛亮就騎著摩托車就近務工。如今,周志堅的兒子也外出務工去了,女兒也嫁人了,他家的日子越過越好。 過去,岔枝洛村的醉漢很多,有的甚至醉倒在去趕集的路上。如今,大多數酗酒的人都像周志堅一樣放下了酒瓶,積極為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辛勤努力著。 “現在,我們村沒有酗酒的人,更沒有游手好閑的人,大家都忙著做事賺錢。”李瑾才說。 群眾在積極發展生產的同時,也在駐村工作隊、鄉村婦聯干部的指導下,定期整理家庭內務,家居環境和村容村貌也都發生了極大改變。 “以前是干部叫我們打掃衛生,維護環境,現在,我們家每天早早起來打掃衛生,自覺參加村里組織的衛生整治活動。” 如今,李國榮家的房子已經改造完了,庭院硬化也綠化了,人畜也分離了,個人、家庭整潔了,人也有精氣神了。岔枝洛村從“臟亂差”快步邁向“潔凈美”。 村容村貌的變化源于人的精神面貌的變化。攀天閣鄉黨委政府,岔枝洛村“兩委”和扶貧工作隊轉變工作作風,從要求群眾干到帶著群眾干,手把手教群眾整理家庭內務,一點一點幫助群眾轉變觀念,擯棄落后生產生活習慣。 “書記、鄉長就像我們的家人一樣幫我們出主意、想辦法、解決困難,跟我們一起整理內務,參加公益勞動,我們還有什么理由蹲在墻角下曬太陽、等著政府送小康呢?”村民李新發的話表達了全體村民的心聲。 爭脫貧困帽 干部作風轉變改變了村民的思想觀念和生產生活方式,村民由過去的“爭戴貧困帽”變為“爭脫貧困帽”,這一變變出了岔枝洛村的滿園春色。 李繼春今年30歲,是岔枝洛村的建檔立卡戶。過去,因為窮,他的媳婦留下兩個孩子離開了,這一去就再無音訊。李繼春因此心灰意冷,失去了擺脫貧困的信心。村里人都說:“李繼春要是能脫貧,那太陽都要從西邊出來了。” 然而,奇跡真的出現了。前不久,村里選聘生態護林員,大家紛紛推舉李繼春做護林員。李繼春在電話里說:“護林員的工作還是留給別人干吧,我要靠自己的雙手過上好日子。” 原來,從2018年3月起,李繼春就在香格里拉市務工,除了吃住外,每月收入3000多元。收入增加了,李繼春家還進行了房屋改造。現在,他的兩個孩子也都上了初中,食宿在學校,還享受到了“兩免一補”等優惠政策。孩子放假時,李繼春就把他們托付給親戚照顧,自己繼續打工,靠著勤勞的雙手過上了有尊嚴的生活。 像李繼春一樣,岔枝洛村有7戶建檔立卡戶拒絕了村里聘請他們當生態護林員的好意。“生態管護員的工作比外出務工輕松多了,要是在以前,村民們肯定會為這樣的好事爭得不可開交。現在,大家的思想都轉變了,爭當貧困戶的人沒有了。”岔枝洛村黨總支負責人說。 俗話說:“無事生非。”過去,岔枝洛村群眾游手好閑、無事可做,村里的矛盾糾紛也多。如今,村里沒有閑人,大家都忙著奔前程、賺錢。今年,該村外出務工人數達347人,包括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178人。截至今年7月,該村群眾務工收入達96萬元,占到全村經濟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 那些因要照顧老人不能外出務工的青壯年也都在埋頭苦干,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中藥材種植和豬、雞、中華蜂養殖等特色產業。該村的扶貧產業已經覆蓋了所有建檔立卡戶。 “如今,我們村產業得到發展、民族團結進步、人民安居樂業,相信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實現如期脫貧摘帽的目標。”岔枝洛村黨總支負責人自豪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