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維西縣偉宏農特產品開發公司發揮“黨組織+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組織優勢,形成“四種扶貧模式”,帶動貧困戶發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中藥材種植及農特產品加工產業,通過有效的利益分配及激勵機制,讓少數民族貧困群眾嘗到了發展產業致富脫貧的甜頭,走出了一條拔窮根、斷窮路、有奔頭的脫貧攻堅之路。 偉宏公司所在的康普鄉轄9個村委會,74個自然村,95個村民小組,全鄉有3294戶10769人,傈僳族占總人口的78.59%,其他民族主要有漢族、納西族、藏族、獨龍族、白族等。 2012年,漢族群眾李衛紅創辦了維西縣衛紅中藥材農產品種植加工專業合作社,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與維護民族團結、打贏脫貧攻堅戰有機結合起來,幫助貧困群眾脫貧摘帽。 康普鄉齊樂村花烈村民小組村民雀銀山家有4口人,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缺乏技術是他家的主要致貧原因。2018年,雀銀山家通過合作社與偉宏公司建立了訂單種植合同,主要種植木香、桔梗等藥材。按照合同,偉宏公司免費提供藥材種苗、復合肥和種植技術指導,并按照合同價收購中藥材鮮品。當年,雀銀山家共收入1萬多元。 與此同時,該公司還通過資金入股分紅+獎補的模式、土地流轉+基地務工的收益模式、訂單發展+保底價收購的扶貧模式、 就業+產業扶持帶動模式幫助困難群眾增收。 今年4月初,偉宏公司還舉辦“脫貧獎”,為貧困戶發放3000元、2000元、1000元不等的獎金,激發建檔立卡戶發展中藥材生產的積極性,花烈村民小組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里子瑪獲得一等獎。 像里子瑪、雀銀山家一樣,齊樂村花烈村民組41個貧困戶實現從種包谷到種植中藥材、從一家一戶小生產到加入合作社、從貧窮落后到脫貧摘帽的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