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身“藍領”摘窮帽 今年三月,維西縣白濟汛鄉傈僳族農民余少華、蜂祥英夫婦通過維西縣人社局搭建的農村勞動力就業服務平臺,前往廣東智勝廠佳音公司務工,僅七個月時間,夫妻倆就積攢了3萬多元錢。 “在家苦熬不如外出務工。到城鎮工作生活和在農村相比節奏快,紀律要求嚴謹,正是這種快節奏,讓我們的工作更有效率,生活更加充實。”余少華說,“過去,我們家一年苦到頭經濟純收入還不到4000元。” 像余少華、蜂祥英夫妻一樣,維西縣廣大農村青壯年通過“轉移就業直通車”,從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變身“藍領”,摘掉了貧困帽子。如今,維西縣越來越多的農村富余勞動力穿上“藍工裝”,不斷實現人生的精彩轉身。從農民變身為產業工人,帶來的不只是身份的變化,更是生活的改善、觀念的更新。 據統計,截至今年8月23日,維西縣有序輸出至新智德、鵬友、智勝三家廣東省勞務公司的維西籍務工人員1387人,其中,建檔立卡戶981 人;實現勞動力就業轉移26307人次(建檔立卡戶14549人),新增轉移就業8295人次(建檔立卡戶2660人次),其中,縣內轉移17927人次,縣外省內4582人次,省外3787人次。累計有序輸出農村勞動力2303人,其中,建檔立卡勞動力988人。 今年以來,維西縣委、縣政府積極拓展就業渠道,全面推進就業培訓,落實就業優惠政策,與新智德、鵬友、智勝三家廣東省勞務公司達成勞務合作協議,掛牌成立勞務輸出工作站3個,進一步提升了人社服務質量及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組織化程度,并與上海市寶山區達成協議,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提供了上萬個就業崗位。縣勞動人社等部門與用人企業竭力實施以技能培訓、轉移就業、維權服務為主要內容的“春風行動”。培訓內容要貼近市場,貼近農村,貼近農民,突出針對性、實效性;培訓形式以訂單培訓、定向培訓、流動培訓和企業自主培訓為主,不斷擴大培訓面;組織好低保家庭子女的免費技能培訓,把技能培訓與送溫暖、送崗位結合起來;實行就業指導、技能培訓和技能鑒定“一條龍”服務,促進培訓與輸出就業的結合。 為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維西縣全面落實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相關補貼,實施農村低保家庭適齡子女免費技能培訓計劃,嚴格培訓補貼標準核定,充分發揮政策效能,認真貫徹穩定就業獎補政策,審核發放就業穩崗補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