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德欽縣佛山鄉巴美村村黨支部緊緊圍繞落實全面從嚴冶黨、從嚴教育管理黨員的重大部署,以黨建工作存在的現實問題為切入點,以促進邊境地區和諧穩定和民族團結為目標,加強基層黨建工作給民族團結帶來的促進作用,積極探索出具有顯著特點的民族團結工作機制,著力打造平安、和諧、美麗的村落示范點,取得了顯著成效。 “強筋壯骨” 夯實基礎 近年來,巴美村積極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學習、“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當前扎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不斷提升黨員的政治素養。由黨總支牽頭定期召開基層黨建聯席會議,科學制定“農村黨員固定活動日”“邊界臨時支部”等制度,引導農村黨員在促進民族團結方面自亮身份、爭當模范。把創先爭優活動與深化農村基層黨建工作“三級聯創”活動有機結合起來,積極推廣“四議兩公開”工作制度,以“三村七進一行動”活動為基本載體,把發展現代農業、培養新型農民、帶領群眾致富、維護農村穩定、團結、發展理念貫穿活動始終。通過設崗定責、依崗承諾、“一強雙帶”、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創建“三有”專業合作社黨組織等形式發揮黨員作用,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服務廣大農村群眾的水平。主動適應黨員從業崗位多樣性和流動性不斷增強的新趨勢,打造“流動型”黨組織,積極在流動黨員相對集中的地方和娛樂場所、集市、餐飲等行業,采取單建、聯建、掛靠等形式,建立流動型黨組織,不斷擴大流動黨員管理覆蓋面。積極了解掌握村情民意,及時協調解決各種矛盾糾紛,努力營造多民族融洽相處的氛圍。 巴美村村建立了黨總支抓黨建“網格化”的管理機制,采取“全覆蓋聯系+重點難點捆綁”的方式,創新設置網格黨組織,進一步細化黨建責任人的責任,打造“黨總支—黨支部—黨員”的垂直黨建體系,形成縱向聯動機制。采取專群結合、公密結合、人力與科技結合、群眾與網格信息相結合等多種措施,建立情報信息收集研判機制。在小組黨員內設立集社管信息員、治安信息員、人民調解員、法制宣傳員、防邪教宣傳員、消防協管員、民兵信息員、人民防線信息員、信訪信息員、社情民意信息員等多員于一身的網格信息員隊伍,把黨建工作滲透、交融到邊境地區維護民族團結的各個層面,在尋求融合發展的過程中,使黨建工作進一步拓寬領域、強化功能、提高實效。 “錘煉隊伍” 搭建平臺 巴美村注重建好黨支部,開好黨支部和黨員大會、支委會,切實防止“燈下黑”和“兩張皮”,全面落實“三會一課”制度,采取集中會議培訓的方式,切實增強黨員的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 巴美村黨總支以打造“產業型”黨組織為目標,為適應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發展趨勢,突出以產業鏈為紐帶,在農業產業化專業協會中建立產業型黨組織。如:巴美村巴拉卡干果合作社內含3個村民小組的62名黨員,按照“凡有3名以上正式黨員、規模較大、有一定影響力的非公企業均建立黨支部”的要求,組建了巴拉卡干果合作社黨支部,此后,該支部的凝聚力、戰斗力得到進一步增強,基層和諧、穩定、團結的環境得以進一步鞏固。 巴美村在解決益布同金山林歷史糾紛工作中,搭建的“臨時黨支部”平臺和建立的黨建聯建機制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夏季放牧和蟲草季節,該村村民曾與西藏接壤的幾個村的村民發生過多次矛盾糾紛,存在較大邊界群體性事件隱患。該村通過在每年蟲草季節派駐工作組進山,與西藏許中鄉尼瑪薩村共同組建“益布同金臨時黨支部”,制定《蟲草山進山制度》,完成蟲草山進山村民登記并與進山村民簽訂承諾書,努力維持益布同金的治安秩序,妥善解決了牧場爭議和林下資源采集糾紛。由于“益布同金臨時支部”的作用明顯,佛山鄉又分別在必永貢蟲草山糾紛點和巴堆蟲草山糾紛點成立了兩個“臨時黨支部”,讓兩地黨員的心始終圍繞在黨組織的周圍,持續鞏固著當地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強村富民” 增強動力 巴美村黨總支將培養農村致富帶頭人工作納入重要日程上來,努力培養出更多的村致富帶頭人,讓更多的黨員成為致富帶頭人。 巴美村黨總支積極發揮多各級基層黨組織作用,要求黨總支班子成員、各黨支部書記定期深入農村群眾中現場辦公,集中解決問題。定期組織開展黨總支、黨支部上下級之間的研究工作,促進相互間的交流合作和互幫互助。按照“鞏固成果、深化措施、突破難點、全面提升”的要求,深入開展“雙強雙建”活動,結合“掛包聯帶、固本強基”活動,把“嚴責任、補短板、抓規范、強保障、樹品牌”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村黨總支采取“輸送、發展、轉移”的方式,壯大以黨建促維穩、促增收工作中黨的力量,為基層黨組織建設夯實基礎。全面加強黨的政策宣傳落實,嚴格兌現民生政策,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把社會和諧穩定和群眾增收致富作為大事來抓,做到落實政策干部明白、群眾清楚,全面梳理政策、掌握政策,全力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以黨建促維穩、促團結工作開展以來,巴美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積極投身到抓黨建、促和諧、保穩定中來,以黨建助推了全村長治久安、和諧穩定,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和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