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記者來到維西縣“最美村莊”——保和鎮拉河柱村,曾經臟亂、泥濘、貧窮的村莊一改昔日容顏,取而代之的是被木質圍欄和各色鮮花點綴的硬化道路和清新干凈的村容村貌。在精準扶貧政策和“四美”創建行動下,拉河柱村家家戶戶做到庭院綠化、內務整潔,村莊內基礎設施完備、人居環境顯著提升,黨員群眾干勁十足、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走進拉河柱村老鴉樹組村民李成良家,大門上懸掛著的駿馬旗格外耀眼,金黃的玉米被整齊地堆放在過道里,衛生間干凈明亮,全家人的鞋子呈一字排列在鞋架上……房屋內外處處彰顯著主人家的精干和勤勞。“自從推行了‘駿馬’‘蝸牛’評分模式,村民的愛美之心被充分激發,家家戶戶開始注重個人、家庭、村莊衛生,都爭當‘駿馬’,對‘蝸牛’是避之而不及。”老鴉樹村民小組組長蜂振忠笑著說道。
“近年來,拉河柱村把最美村莊、最美家庭、最美個人提升標準‘四無四統一六干凈’納入‘四美’積分量化考核評價體系,實現了環境綜合整治常態化、制度化。尤其是2019年老鴉樹村民小組開始推行‘四美’評定量化打分,通過對各家各戶庭院、廚房、臥室、房前屋后等環境衛生打分,評選先進家庭,激勵村民共建美麗家鄉,在量化打分中得90分以上頒發‘駿馬旗’,60分以下則獲‘蝸牛旗’。如今,愛美、追求美、創造美在拉河柱蔚然成風,家家門口、庭院干干凈凈,花草綠綠。”拉河柱村黨總支書記郜萬里介紹道。 “如今的拉河柱不但‘面子美’,‘里子美’更美,是保和鎮農民經濟收入增長最快的行政村。”保和鎮黨委宣傳委員李維紅說。在抓好人居環境的基礎上,拉河柱村大力推進農村房、路、水、電、廣播電視、寬帶網絡、活動室、村衛生室等基礎設施建設,補齊短板。2019年,投入487萬元,完成住房提升590戶,投入320萬元,完成村級活動場所建設,實現整村覆蓋太陽能路燈、4G網絡,廣播電視覆蓋率達99%,17個村民小組安飲工程均已達標,全村家家戶戶通自來水、動力電、硬化路。以產業、就業促進群眾增收,重點推進白合、糯山藥、蔬菜為主的“餐桌”牌,全村共建設“餐桌”產業1334畝,群眾每年增收1.5萬元。2019年,全村外出務工1597人,實現務工總收入1350余萬元,農民人均收入從2016年的3750元增長到現在的8920元。同時注重傈僳族文化傳承,組建《瓦器器》和民族服飾兩個傈僳族特色文化傳承協會,豐富群眾精神生活,力求在產業發展、鄉風文明、鄰里和睦、鄉村富美方面催生更多“駿馬”。
“好不容易掙離了‘蝸牛’線,可不能再往回走了!”村民蜂雪春說,年初剛開始實行積分考核時,由于夫妻倆經常在外打工,家里臟亂不收拾,差點評了“蝸牛旗”,后來在村干部的帶動下,夫妻倆重新規整了庭院,種上花草,家庭內務也打理得整整齊齊,在10月份的評分中獲得了89分。“離‘駿馬’就差一步了,村莊建設越來越好,我們老百姓自己更要爭氣,下個月還得努力,往‘駿馬’沖刺。”蜂雪春信心滿滿的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