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維西縣各個鄉鎮都能看到“四美積分”超市,在“四美”創建工作中,維西縣結合當地實際探索了“四美積分”制度,以“積分改變習慣、勤勞改變生活,環境提振精氣神、共建美好生活”的模式,充分調動群眾參與性和主動性,激發群眾在脫貧中的內生動力。 位于維西縣康普鄉的普樂村是“四美積分”制的發源地,作為發起人的云南財經職業學院鄭炯慧老師向記者介紹,2018年3月她被指派到普樂村駐村,剛到村里的第一印象就是整體環境衛生很糟,村民沒有良好的衛生習慣,除了物質脫貧,精神層面脫貧也很重要,如何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就成了她和其他駐村隊員首先思考的問題。 剛開始時,他們選擇了村里的一些示范戶,從家庭內務、環境衛生開始手把手地教。有比較才能刺激群眾實現改變,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實行積分制管理,把“四美”創建方案指標和脫貧具體指標以及村規民約等都具體進行量化打分。在上海市寶山區的幫扶下,村里還建起了全縣第一家“四美積分”超市,每個月村民評定打分后可根據自身積分情況到超市兌換各種生活用品。 康普鄉黨委副書記羅懿康說:“通過四美積分制,實現了六個提高:一是群眾的環境衛生意識不斷提高;二是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不斷提高;三是群眾滿意度不斷提高;四是感恩意識不斷提高;五是自強意識不斷提高;六是集體意識不斷提高。積分評價讓現代文明理念在群眾心中扎根,比如對子女的教育,原來全鄉控輟保學壓力很大,因為很多村民沒有讓子女上學的意識,早早就結婚或外出打工?,F在把教育這項內容納入積分進行管理打分,村民都主動教育子女要上好學?!?/p> 小積分帶來的是大變化,“四美積分”制實施一年多來,成效顯著?,F在走進普樂村,家家戶戶干凈整潔,房前屋后都種滿了鮮花,小橋流水人家的鄉村田園美景映入眼簾。村民唐秀芝說:“以前女兒外出打工一直不愿意回家,覺得和外地相比家鄉‘臟亂差’情況嚴重,今年春節她回家過年說感覺村里變化很大,感嘆自己家也能變得這樣美。現在讓村民再過以前的日子都不習慣了,環境好了人的精氣神也有了,做什么都有信心?!?/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