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16時50分,迪慶香格里拉經濟開發區社區居委會松園上組后山突發森林火災。省州市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第一時間組織協調各方力量全力投入火災撲救工作。截至4月3日18時10分,經2000余人和4架直升機122小時持續奮戰,明火全部撲滅,過火面積約426公頃,未造成人員傷亡。 強化組織領導 科學安全撲救 發生火災的地帶,生長著大片的云南松、高山松,腐殖層厚,山體與金沙江呈70度角,大風、陡坡、林木易燃、氣溫高……撲滅這起森林火災注定是一場硬仗! 火災發生后,省、州各級各部門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迅速調集力量開展科學施救,在確保撲火人員安全的前提下全力組織滅火,嚴防次生災害,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省委副書記、省長阮成發,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宗國英,省政府副省長王顯剛相繼對火災撲救工作作出批示,國家應急管理部南方航空護林總站總站長吳靈,云南省應急管理廳廳長李國材、副廳長文彬,云南省林草局局長任治忠、副局長王衛斌,王以志、齊建新、余勝祥、扎西頓珠、楊梓江、徐鵬聲、王文佳、孔維華、蔡武成、吳學著、徐光德等我州領導一線坐鎮指揮,始終堅持安全撲救、科學撲救的原則,強化省州協調聯動,動員各方救援力量,空地密切協同,全力組織火災撲救,擇機撲滅火災,降低災害損失?;馂陌l生后,地方黨委政府第一時間組織力量投入到火災撲救工作中,打響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家園“保衛戰”。 眾志成城 攻堅克難 火災發生后,森林消防、武警、應急民兵、當地干部群眾每天2000多人次投入火災撲救。在撲火現場,面對熊熊大火,消防官兵不畏艱險,勇往直前,攜手同心攻克一個個火點;武警官兵、民兵、群眾緊隨其后,背著幾十斤的水壺,手拿滅火工具,全面仔細撲滅著一個個煙點。隨著火災的持續蔓延,來自金江鎮、虎跳峽鎮的半專業撲火隊積極參與戰斗,虎跳鎮幾百名群眾也參與進來,開展余火清理作業。 正在現場清理余火的虎跳峽鎮東坡村中村下組村民周玉光說:“作為鄰鄉群眾,在大災大難面前支援災區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早上6:30起床出發,8點到達火場,根據安排進行余火清理。我們村14個村民小組自發組織來到火場(其中,生態護林員11人,黨員3人),大家紛紛表示,早日戰勝火魔是最大的心愿?!?/p> 為保障火災撲救力量,云南省森林消防總隊先后調集麗江、大理、保山森林消防協同地方武警官兵、民兵和干部群眾開展撲火滅火工作,從應急管理部南方航空護林站麗江站調用4架直升機進行空中滅火作業。在整個火災撲救過程中,面對復雜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迪慶香格里拉經濟開發區“3·29”森林火災應急處置指揮部根據火情實際,及時調整作戰方案,采取空中偵察、地面觀察、擇機撲救等多種方式,及時有效處置火情。 來自開發區新仁村冷水溝村民小組的村民李云芝說:“火災發生后,各級黨委政府非常重視組織力量撲救火災,當地群眾積極響應。相關部門還調來了直升機進行空中滅火,為打贏這場火災注入了新動力。今后,大家進入林區一定要小心用火,我們要汲取經驗教訓,保護好美麗家園。” 火災撲救過程中共調用了4架直升機,超高壓水泵30多臺。直升機的火場偵查、吊桶滅火“重器”派上了大用場。撲救火災過程中,除了常規的水滅之外,還采用了點燒等戰術,確保了周邊村莊和群眾的安全,阻止了火勢,取得了良好效果。 前方奮力撲救 后方保障有力 火災發生以來,在開發區管委會的餐廳內,每天有50多名女職工和群眾忙著撿菜、洗菜、炒菜、包裝……為前線官兵準備飯菜。撲火期間,她們每天5點半起床就開始著手準備一天的食材,最多的時候每頓飯需保障1000份飯菜。自發前來參加運送飯菜的開發區楊家村村民楊旗生說:“今天是我們上山送飯的第四天,村里二三十人都是自愿來送飯的。今天還要爬三四個小時才能送達奮戰在火場的官兵,他們很辛苦,希望火災早點過去,官兵們能平安歸來?!睘榇_保官兵都能吃上飯,在地勢陡峭送餐困難的地方,應急管理部南方航空護林總站調派了直升飛機執行空投補給運送任務。 火災發生后,前線指揮部后勤保障組組織干部群眾積極投入到后勤保障工作中,竭盡全力為撲火前線提供保障服務。 像抓疫情防控一樣抓好護林防火工作 火災發生后,州委、州政府科學研判,及時準確掌握火情,堅持高效統一指揮部署,各方力量全力參與撲救,眾志成城、合力攻堅,最終打贏了這場高難度的滅火戰斗。州委書記王以志在送別麗江、大理、保山森林消防官兵及贈送各方參戰隊伍錦旗時,代表州委、州政府及全州40萬各族群眾,對他們的辛苦和付出表示感謝。正因為有他們合力攻堅、無私奉獻、英勇奮戰,我們才守住了家園,護住了綠水青山。王以志說,我們要像抓疫情防控一樣抓好護林防火工作。 肆虐的大火也給生態環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各地森林火災頻發,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迪慶是國家級生態功能區、兩江流域生態安全屏障和青藏高原南緣生態屏障核心區,這是我州在全國、全省中的戰略地位。良好的生態是“香格里拉”品牌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迪慶未來發展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在生態,必須把生態文明放在突出位置來抓,筑牢生態安全屏障,扎實寫好“將生態變成風景、將風景變成資本、將資本變成效益”這篇文章,讓青山和綠水常在、生態與發展共贏,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