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我州全面發起脫貧攻堅總攻戰以來,全州上下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以“千促”活動為契機,充分發揮駐村工作隊員和千促工作隊員的力量,緊扣尚未脫貧人口、邊緣戶和監測戶、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問題整改等內容,按照“戶戶清”“村村清”“縣縣清”的要求,統籌各類資源,采取特殊措施,集中力量攻克最后的堡壘, 確保未脫貧人口上半年全部達到脫貧標準。 抓實“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 年初以來,我州在全州范圍內開展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百日總攻堅”行動,集中力量攻克最后的堡壘,確保實現未脫貧戶年人均純收入穩定超過國家2020年扶貧標準,不愁吃、不愁穿;貧困戶、邊緣戶、非建檔立卡戶住房使用安全和基本使用功能齊全;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無因貧失學輟學;貧困人口全部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符合條件的享受醫療救助;水質、水量、取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證率達到規定標準等脫貧攻堅最終目標。 投入16.98億元實施產業扶貧項目,投入1.95億元實施就業扶貧項目,并實施特困人口政策兜底,確保貧困人口收入達標。按照掛牌督戰方案,實施到戶到人幫扶措施2470條,并按照時間節點推進,確保6月30前“清零”。投入2.07億元,實施農村水利鞏固提升工程,對季節性缺水和水利設施年久失修影響水質水量的村組戶進行全面排查,確保6月30日前全面“清零”。全州農村住房安全已實現“清零”目標,目前正在進一步完善部分非貧困村、非貧困戶住房基本功能,6月30日前全面完成全州農村住房安全等級鑒定。突出抓好疫情防控期間義務教育階段復學工作,防止復學后新的輟學問題發生。確保全州所有建檔立卡戶全部參保,進一步核實和排查定補差額的問題,加緊推進縣鄉醫療機構達標創建工作,鞏固和管理好村衛生室運行,杜絕出現建而不管不用的問題。 抓好抓實產業扶貧 在產業扶貧中,我州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貧困戶聯動發展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有勞動力、有產業發展意愿的貧困戶至少有1個產業覆蓋、與1個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建立合作關系。督促三縣(市)在抓春耕備耕恢復農業生產的基礎上,推動產業項目盡快實施,做好技術服務指導及農用物資調配工作,確保6月30日前三縣(市)2019年農業產業項目全面完工,2020年農業產業項目完成50%以上。補齊全州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未達標(5萬元)的工作短板。通過獎補措施,鼓勵貧困戶自主發展農業產業增收,進一步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引導農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養殖大戶等農業經營主體與貧困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提高貧困戶自我發展能力,提高貧困戶參與產業發展的熱情,幫助他們獲得持續穩定收入。加大扶貧小額信貸政策的宣傳力度,摸清貧困戶的貸款需求,符合申貸、續貸、追加貸款條件的,應貸盡貸,及時予以支持。同時加強貸后跟蹤管理,嚴防“名股實債”“借貸收息”“一股了之”問題。密切關注農產品市場變化,統籌抓好產銷銜接、流通運輸、市場調控、質量安全等各項工作,深入實施消費扶貧行動,拓寬扶貧產品銷售渠道。 抓好就業扶貧 我州積極采取加強技能培訓、加大轉移就業力度、多種形式開發公益崗位等舉措,確保有就業意愿的貧困勞動力家庭至少有1人就業。加大對勞動者轉移就業的扶持力度,落實穩崗獎勵和交通補助政策,激勵建檔立卡勞動力、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邊緣戶勞動力到縣外轉移就業。鼓勵全州農業龍頭企業吸納建檔立卡戶及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勞動力就業,落實好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的補助政策。開發用好公益性崗位,合理開發扶貧信息員、農村勞動力信息調查員、護路員、土管員、水管員、保潔員、治安巡邏員等鄉村公益性崗位,優先安置“無法離鄉、無業可扶、無力脫貧”且有能力勝任崗位工作的建檔立卡勞動力、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邊緣戶勞動力就業。 強化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工作 我州按照“以崗定搬、以業定遷”的原則,做好遷入點后續產業發展和轉移就業工作,確保集中安置點有勞動能力家庭至少1人實現穩定就業。嚴格按照掛牌督戰時間節點落實好1005戶未拆除舊房、1440.78畝未完成復墾土地的拆除復墾工作。根據易地扶貧搬遷“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總體要求,按照“50個有”的標準,繼續強化全州73個集中安置點后續扶持措施及就業扶持,不斷完善農業基礎條件,推進農業產業改造升級和提質增效,滿足群眾生產生活和后續發展需求。 推進返貧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 對已脫貧和非建檔立卡監測管理的人口建立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機制,嚴格落實鞏固措施,確保實現持續穩定增收;啟動實施防貧返貧保險工作措施,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確保脫貧戶不返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