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一大早,香格里拉市上江鄉良美村建檔立卡戶屈子明像往常一樣來到養殖大戶周昌園家吃早飯,開始他一天的工作。而這份工作,他已經雷打不動地做了3年。 2016年,周昌園發現,香格里拉市金江、上江一帶的群眾都有養殖生豬、肉牛的傳統,但由于品種差、規模化不高、產業關聯度不強,養殖戶辛苦一年,刨去成本卻所剩無幾。由此,他萌發了建立養殖場,更新生豬、肉牛品種帶動一方群眾致富的念頭。 2017年,周昌園辭去了干了多年的導游工作,用攢下的錢和借來的資金,開始了肉牛、生豬養殖事業。也就是在這一年,同村村民屈子明的母親找到他,想讓屈子明來他的養殖場打工。屈子明的母親患了癌癥,已經到了晚期,這位老母親唯一放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兒子,人到中年,卻沒有個著落。當時,周昌園的養殖場才剛起步,正缺資金,但他一口就答應了:“在我這兒工作,吃住管夠,小病小痛我也負責。明天就讓他來,每年2萬元工資,我會親手交到嬸子手里。” 周昌園做的好事還不止這一件。在他還是一名導游的時候,一位游客表示,想為香格里拉市的貧困戶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周昌園一聽這是好事,便立即答應幫助聯系需要幫扶的貧困戶。在他的聯系下,3名貧困家庭的子女獲得了助學幫扶,其中包括從四川省入贅到良美村的上門女婿梁代宣。梁代宣的愛人有智力障礙,多年前被人拐跑,從此音信皆無,只剩父女倆相依為命。為了照顧女兒,梁代宣不能外出務工,家庭貧困,女兒面臨著因貧失學。在周昌園的對接下,好心的游客從初一開始便每月為其女兒資助生活費,如今他的女兒已經大學畢業了,在昆明一家醫療器械銷售公司工作,而梁代宣也在周昌園的養殖場工作了多年。 “周昌園這里好啊,不僅供吃住,每天還給70元工錢。別人雖然每天給100元工錢,但干的都是累活重活,我這把年紀身體已經吃不消了。” 梁代宣說。 周昌園能夠這樣做是有底氣的,他養了近百頭西門達爾牛和云嶺牛,這些經過改良的牛種,體格健碩,產肉量高,成長迅速,最低的也能賣到12000元/頭左右。“老百姓從我這帶走小牛后養殖4個月,可以收入3千多元,我跟州內各個屠宰場都有合作關系,老百姓的銷路不成問題,也不要他們的一分錢。”周昌園說。 不僅僅是肉牛養殖,周昌園還經營生豬、騾馬等養殖項目,如今他的生豬飼養基地已完工。“生豬養殖場建成后,我準備引進品相好、瘦肉率高的種豬。以前我養過改良的三元豬,出欄時每斤可多賣0.5元,但規模化不夠。下一步,我將免費為全村的生豬養殖戶提供改良服務,帶動整個良美村的生豬品質改良,到時品牌效應就會顯現,生豬販子就不會空手而回,群眾也能得實惠。”周昌園說。 暮色四合,吃過晚飯的屈子明在周昌園家洗漱完畢后,伴著夏蟲的鳴叫聲回到了幾步之遙的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