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必治邊,興國必興邊。 實施興邊富民行動,對于推動邊境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提高各族群眾生活水平,加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邊防,維護國家統一,增進中外睦鄰友好具有特殊重要意義。為推動邊境地區加快發展,扶持邊境各族人民盡快致富奔小康,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實施興邊富民行動的戰略決策。興邊富民行動持續推進20年來,取得顯著成效,特別是通過實施興邊富民行動“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規劃,邊境地區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各族群眾凝聚力和向心力顯著增強,為邊境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今年是脫貧攻堅戰的決戰決勝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落實區域發展戰略,促進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讓來自沿邊地區的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倍感振奮。本報聯合廣西日報、西藏日報、內蒙古日報、甘肅日報、新疆日報、吉林日報,邀請滇、桂、藏、蒙、甘、新、吉7省區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以及相關人士,暢言興邊富民、共話全面小康。
景洪市瀾滄江風光 記者 楊崢 攝 脫貧致富奔小康,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地處祖國西南邊陲的云南正在闊步前進,邊民生產生活條件大幅改善,生活越來越好、發展欣欣向榮,沿邊各族群眾凝聚力和向心力顯著增強。 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拉巴鄉小拉巴村-李秋明-攝 全國人大代表李秀梅是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勐朗鎮勐濱村村民,這位拉祜族代表告訴記者,這幾年家鄉的大事喜事不斷,讓人振奮、自豪。 2017年5月26日上午,由昆明長水國際機場起飛、載有124名旅客的波音737型飛機首航瀾滄成功,標志著瀾滄景邁機場正式通航。 “真是太激動了,我們拉祜族群眾實現了千年飛天夢!”李秀梅至今記得當時的激動場面。她說,“鄉親們得知在家門口可以坐飛機時,高興得載歌載舞慶祝。交通條件大大改善,人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從瀾滄坐飛機去昆明只要一個小時,以前坐客車至少10個小時才能到?!?/p> 李秀梅代表家鄉的變化折射出了“直過民族”拉祜族的千年跨越,也折射出了云南沿邊地區群眾生產生活的長足進步,更折射出了近年來云南省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持續實施興邊富民工程改善沿邊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行動計劃的顯著成效和脫貧攻堅戰取得的可喜戰果。 歷史性告別絕對貧困 去年全國兩會期間,獨龍族代表馬正山走上人民大會堂“代表通道”,向全國人民報告了獨龍族實現整族脫貧的好消息,受到廣泛關注。今年參會,他又帶來了怒江脫貧的新進展、新亮點。 怒江州貢山縣獨龍江鄉孔當新村全貌-李秋明攝 “今天的貢山,每天都在變化,每時都在進步,實現了歷史性巨變?!瘪R正山說,就在前幾天,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近年來,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通過實施易地扶貧搬遷、農村危房改造等工程,一幢幢富有民族特色的安居房拔地而起,城鄉基礎設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獨龍江鄉在全省率先開通移動通訊5G網絡,山貨開始上網賣,鄉親們種草果、采蜂蜜、養獨龍牛,收入持續增加,孩子們享受著14年免費教育,群眾看病小病不出鄉。獨龍族群眾一躍跨千年,永遠感黨恩、跟黨走。 ![]() 如今,怒江美麗公路綠道、半山酒店正在加快推進建設。說起改變,馬正山還特別提到,以前交通基礎設施條件差,人們出不去、進不來,怒江的美景只能深藏?,F在美麗公路修通了,來旅游的人變多了,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怒江旅游人數明顯回升,路上自駕游的車輛多了不少。隨著大滇西旅游環線建設的推進,旅游產品、旅游業態、旅游品質全面提升,今后怒江旅游業發展前景不可限量。 獨龍族、基諾族、德昂族、阿昌族、布朗族、普米族、景頗族、佤族、拉祜族9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曾經都是深度貧困民族,到2019年年底,都已實現整族脫貧,全省剩余2個“直過民族”傈僳族、怒族也將于今年實現整族脫貧,歷史性告別絕對貧困。 5月17日,云南省人民政府發布通知,正式批準31個縣(市、區)退出貧困縣序列。截至目前,全省88個貧困縣中,已有79個貧困縣順利實現脫貧摘帽。 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空前 由于特殊的歷史、自然、地理和復雜的周邊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同其他地區相比,云南邊境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仍然相對滯后,基本建設欠賬多,發展投入總體不足,基礎設施相對落后,依然是全省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美麗云南建設的重點和難點地區之一。 代表、委員們認為,近年來,云南省加強統籌,用好用足存量政策,創新資金整合使用方式,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確保政策向沿邊一線傾斜、項目向沿邊一線靠攏、資金向沿邊一線集聚,促進沿邊一線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有效增強了邊民守土固邊的責任感、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激發了沿邊地區內生發展動力?!按宓馈⑧l道都有了很大的變化,去縣城更方便了,我們村子里還建設了幼兒園,人們外出務工掙了錢回家蓋新房的也多了起來!”全國人大代表李金蓮來自迪慶藏族自治州維西傈僳族自治縣攀天閣鄉新樂村,對家鄉的變化如數家珍。 “近年來,云南省接續實施兩輪興邊富民工程改善沿邊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三年行動計劃,圍繞興城鎮、夯基礎、強產業、惠民生、促開放、固邊境實施六大任務和工程集中發力,這幾年是全省沿邊地區發展最快、沿邊群眾得到實惠最多、邊境面貌國門形象變化最大的幾年?!比珖f委員、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政協副主席、工商聯主席楊艷高度評價黨和國家推進興邊富民行動的決策部署。她表示,目前,興邊富民行動計劃已成為守土強基的固邊工程、深受擁戴的民心工程、改善民生的惠民工程,既是云南省沿邊地區發展實際需要,也是脫貧攻堅應有之義,更是國家穩邊固邊需要,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 長久以來,云南的發展一直受困于交通不暢,很多地區的脫貧主要受制于交通瓶頸。近年來,云南省積極抓住國家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有關政策機遇,不斷加大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空前。去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超過6000公里,今年將超過9000公里,進入全國前列。與此同時,鐵路、機場建設全面推進,水網、能源網、信息網、物流網等加快建設,支撐高質量發展、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綜合基礎設施體系正在加快形成。 以大開放促進大發展 磨憨口岸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與老撾、緬甸接壤,是云南省建設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前沿窗口。全國人大代表、西雙版納州州長羅紅江說,加快建設輻射中心,根本在于提升自身的輻射能力,如何將沿邊開放區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是西雙版納州的努力方向和當前工作重點。去年以來,省政府成立了中國老撾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建設領導小組,高位推動、建設提速,勐臘(磨憨)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中老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的管理體制進一步理順,致力打造沿邊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以大開放促進大發展,加快同周邊國家互聯互通國際大通道建設步伐。 “正確認識和把握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比缃?,云南各族干部群眾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牢記囑托、團結奮斗,努力在建設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上不斷取得新進展,努力把習近平總書記為云南擘畫的美好藍圖變為現實。
廣西在深入推進興邊富民行動中,圍繞建設與旅游業發展匹配的生態環境目標,加強生態體系建設,改善生態環境。圖為廣西最美高速公路合那高速公路。廣西日報 供圖
南疆雄關-友誼關 廣西日報供圖 廣西壯族自治區陸地千里邊境線上有8個縣(市、區)。2000年以來,廣西持續推進興邊富民行動,先后4次組織實施興邊富民行動大會戰,共投入資金125.94億元,組織實施13.83萬個項目,使邊境地區縣、鄉、村三級基礎設施條件從全區中下水平提升到了中上水平。目前,廣西邊境地區已實現所有縣(市、區)通高速公路、鄉鄉通等級硬化路、村村通硬化路。邊境地區均建有二級以上公路客運站,全部鄉鎮均開通客車,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客車率達99.8%。截至2019年11月底,8個沿邊縣(市、區)全年實現脫貧摘帽134個貧困村8.17萬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69%,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途中不掉隊。 4月22日,西藏拉薩市曲水縣茶巴朗村農民利用現代化農業設備播種“藏青2000”。 (普布扎西) 資料圖:高原歡唱幸福歌 資料圖:高原歡唱幸福歌 西藏自治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因地制宜精準幫扶,舉全區之力,超常規發力,五級書記抓脫貧攻堅,實施縣(區)差異化政策,精準識別、產業支撐、政策激勵、就業優先、援藏扶助、社保兜底等工作齊頭并進。2016年以來,累計投資360余億元,實施扶貧產業項目2661個,培育產業化龍頭企業145家、農牧民專業合作組織1萬余家,帶動23.8萬貧困人口脫貧,受益農牧民群眾超過70萬人。全區累計實現62.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74個縣(區)全部脫貧摘帽。 資料圖:加快發展惠民生 內蒙古日報 供圖 資料圖:加快發展惠民生 內蒙古日報 供圖 2010年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內蒙古自治區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落實西部大開發中長期規劃,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要求,在加強生態建設、改善基礎設施條件、保障改善民生上持續用力,保持了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邊疆安寧的良好局面。2019年內蒙古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72萬億元,年均增長8.6%,居西部省區第6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2059.7億元,年均增長9.2%,居西部省區第5位。
航拍肅北縣城 甘肅日報 供圖
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 甘肅日報 供圖 2000年以來,甘肅省肅北縣先后累計爭取國家興邊富民行動資金1.57億元,實施項目152個。20年來,全縣城鄉面貌顯著改觀、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經濟實力快速增強、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圍繞黑色金屬、黃金及有色金屬、非金屬、煤炭、新能源等“五大產業”,肅北縣大力推進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2019年全縣規上工業增加值完成4.94億元,同比增長12%。2019年,肅北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11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萬元,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5月21日,游客在托克遜縣夏鎮南湖村采摘杏子。目前,托克遜縣10萬畝早熟杏子迎來采摘期。果農搶抓農時,加緊采摘上市銷售。新疆日報 供圖 伊犁草原的天山紅花。新疆日報 供圖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吉木乃縣吉木乃鎮薩爾烏楞村被譽為“中哈邊境第一村”。隨著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對邊境一線的扶持力度,薩爾烏楞村通了柏油路,建了幼兒園、醫務室,越來越多的村民從世代“守窮邊、窮守邊”向“留得住、能致富”轉變。2016年,村子實現了脫貧摘帽。全村年人均純收入從2014年的2600元提高到2019年的12120元。村子抓住國家實施的興邊富民工程、美麗鄉村建設、民族特色旅游村建設等政策機遇,走出了一條“建美麗村、吃旅游飯、脫貧困帽”的致富路,去年接待游客1.2萬余名。 長白山天池 吉林日報 供圖 霧凇島 吉林日報 供圖 長白縣馬鹿溝鎮馬鹿溝村利用資源優勢開展玉木耳種植 吉林日報 供圖 吉林省白山市以興邊富民行動為引領,以繁榮穩定邊境為主題,以?;尽⒀a短板為重點,助力4個邊境縣(市、區)脫貧攻堅。重點向邊境地區貧困村傾斜,同時,將興邊富民資金與其他相關資金有效整合、捆綁使用,充分發揮資金的集聚效應,帶動更多貧困村產業發展。以臨江市為例,2016年當地將興邊富民資金與扶貧資金整合,投入2000萬元,在43個行政村建設總裝機容量達3兆瓦的屋頂分布式光伏電站,全部并網發電,電站收益優先用于建檔立卡貧困戶分紅。目前全市光伏發電達142.1兆瓦,增收3035.6萬元,惠及貧困人口1.8萬人。 云南日報記者 左超 瞿姝寧 趙崗 廣西日報記者 廖志榮 王春楠 通訊員 凌箐璐 西藏日報記者 孫文娟 常川 張尚華 內蒙古日報記者 李永桃 甘肅日報記者 孫海峰 新疆日報記者 張婷 吉木乃縣融媒體記者 王朝智 塞力克·肯恩斯汗 吉林日報記者 趙乃政 趙夢卓 董鵬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