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我們紅旗村的彝族群眾有了旅游、種植、養殖等多項收入,與以前只種洋芋和蕎麥維持基本溫飽相比,我們紅旗村變化非常大,可以說一天一個樣,一年一大變。”香格里拉市虎跳峽鎮紅旗村層冷村民小組村民周建發說。 周建發是紅旗村最早種植藥材的人。從2010年開始,周建發不斷學習中藥材和食用菌種植技術,先后種植了桔梗、木香等中藥材,獲得到了一定收益。2016年,他籌建了香格里拉市利翔種植有限公司,當年投資20萬元,建設了40個高原食用菌種植大棚,擴大大球蓋菇種植規模,愛拼愛學愛闖的他還學會了網絡營銷,他種的大球蓋菇在市場上供不應求。期間,他還在公路邊建了鄉村特色餐廳,接待自駕游散客,生意越做越好,收入逐漸增加,徹底甩掉了“窮帽”。 今年,周建發又投入130多萬元(其中政府扶持資金49萬元),建設了大球蓋菇烘干車間,購買相關設備,大球蓋菇種植大棚擴大至100個,同時還建了羊肚菌改良實驗室、辦公用房等。種植面積擴大后,帶動的貧困戶人數也相應增加,目前有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常年在基地里務工。 據了解,務工人員除每天能夠在基地里拿到100元務工費外還能在年底得到分紅,一個勞動力一年的務工費不低于3萬元,收成好的情況下可以拿到4萬多元。 周建發說:“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我們不能因甩掉了‘窮帽’,就懈怠下來。” 為進一步改進管理水平、提高產量、優化品質、增加務工人員收入,去年年底,周建發還專門選派建檔立卡戶羅義發到昆明學習種植管理技術,并對種植管理方法進行了改進,公司管理進一步規范。 羅義發說:“我在公司務工已有4年多了,不僅家庭有了穩定的收入,還學到了不少食用菌種植技術。這次公司派我去學習,由于我書讀得少、文化水平低,對理論知識理解不到位,所以在學習期間只能跟著一線的生產人員動手實踐,也學會了不少生產技術。一直以來,公司對我非常照顧和信任,今后我會把學到的技能用在規范生產管理、提高食用菌產量上,讓公司獲利,讓務工人員增收。” 周建發告訴記者,目前,他的公司為進一步優化改良羊肚菌的品質,與福建一家科研機構合作,正在進行改良試驗,這一項目成功后,能帶動更多貧困戶增收。 據悉,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紅旗村廣大群眾的住房、教育、就醫、交通、農業生產等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相關產業發展態勢良好,群眾學會了網絡營銷……如今,紅旗村彝族群眾的生活越過越紅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