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2013年以來,南方電網累計在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維西傈僳族自治縣投入行業扶貧資金5.27億元,定點扶貧資金7295萬元,逐步形成了“行業+產業+消費+教育”的多維度幫扶模式,推動幫扶從“輸血式”走上“造血式”之路。 在南方電網積極參與推動下,2014年至2019年,維西縣累計減貧11735戶42289名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從31.8%降至0.83%,于今年5月16日退出貧困縣序列。 行業扶貧:從老舊配電網到農村智能配電網 把玉米一籮籮倒進斗中,黃澄澄的玉米面像水一般“流淌”出來,磨面機轟鳴著,維西縣白濟汛鄉共吉村委會大別馱組村民余邵海輕松愜意地站在一旁操控機器。“以前靠石磨或小功率打粉機,這兩大筐玉米至少要磨兩天,現在用大功率機器,一個鐘頭就打完了。”余邵海說。 2015年,維西縣貧困村全部通動力電,農村電網供電能力、供電質量大幅提高,各類農機迅速成為提高勞動生產率的主角。這可喜的變化背后,是南方電網持續強化維西縣配電網建設打下的堅實基礎。 經濟發展,電力先行。電力產業如何成為維西經濟快速發展的強勁引擎?瞄準維西縣豐富的水利資源優勢,4年來,南方電網累計投資6474萬元建成220千伏黃劍Ⅱ回線、里底電站聯變220千伏接入系統工程,迪慶州電網送出能力由28萬千瓦提升至53萬千瓦。2016至2019年,維西外送電量達110.419億千瓦時,尤其在2019年里底和烏弄龍電站投產送電后,維西外送電量達到82.992億千瓦時,占2016年以來全州外送電量的75.2%,電力產業快速發展起來。 電力設施老舊、網架結構薄弱、“卡脖子”問題突出,這些都是關乎民生的“最后一公里”問題。農網改造升級工作迅速展開,南方電網云南電網公司規劃部配網規劃科扶貧管理專責李旭前介紹,僅2019年,該公司便投入5311萬元加強維西電網建設,2019年末,維西農村電網供電可靠率、綜合電壓合格率分別達到99.763%、97.997%,戶均配變容量提升到3.22千伏安,“兩率一戶”指標得到全面提升。 易地扶貧搬遷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舉措,云南電網公司主動與地方黨委、政府溝通匯報,對貧困村、貧困戶開展現場調研,精準掌握貧困人口脫貧、貧困村出列、貧困縣摘帽的電力需求,全程參與易地扶貧搬遷配套電網項目規劃及建設。2016年以來,云南電網公司累計投入1524萬元用于維西縣已明確的易地扶貧搬遷項目配套電網建設,保障了2320戶9280人的生產生活用電。 “南方電網為了將電送到每一戶貧困戶家中,甚至為一戶人家的通電架設14根電桿,這樣的成本200年都收不回來,這樣實在的支持幫助讓我們感動。”2018年,時任迪慶州維西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施春德這樣評價。 不止于此。在南方電網的規劃中,未來維西縣將被打造成為電力行業扶貧示范縣和農村智能配電網示范縣,并以此帶動全省智能配電網建設,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李旭前介紹,云南電網公司將投資1.3億元,從數字化電網建設、智能化運維、智能化客戶服務及智能化支撐平臺構建四個方面發力,力爭在2020年完成建設,建成后維西縣配電網各項指標均略高于全省農村配電網平均水平。 產業扶貧:全方位扶持當地集體經濟項目發展 “我準備把這50萬元用作中藥材加工廠建設項目投資,添置設備。”在2017年南方電網與維西縣共同舉辦的“南網杯·強基惠農”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大賽上,維西縣康普村村民李衛紅的項目斬獲一等獎,得到南方電網50萬元的資金支持。此次大賽,南方電網一共為15個具有潛力的村集體經濟項目注資400萬元,涉及6鄉3鎮16個村,帶動農戶5000余戶,有力地扶持了當地集體經濟項目發展。 全方位扶持維西當地集體經濟項目發展,是南方電網在維西縣開展精準扶貧的一項重要舉措。2016年,南方電網在維西成立了維西縣特色農業扶貧開發有限公司,累計投入4443萬元扶貧資金,通過“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的營運模式,以產業基地建設、原料采購、加工、銷售、吸納當地勞動力就業的方式進行幫扶,向農戶延伸產業鏈條,推進維西產業發展。 “到年底300只雞全部賣出,按每只100元左右的市場價計算,將有3萬元的收入,以前我全家的年收入不到1萬元。”維西縣白濟汛鄉永安村村民和艷光是村里發展生態養殖的代表戶之一,在嘗試發展生態養殖后,他嘗到了甜頭。南方電網的扶貧工作隊向村民免費派發了雞苗、豬仔,并提供養殖技術、疾病防疫指導,現在,永安村已有數十戶村民參加了生態養殖。 “2017年成立的永安村維西益參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累計實現營業收入近420余萬元,分紅63萬元,永安村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000元以上。”迪慶供電局派駐維西縣永安村第一書記雷雨說,合作社發展模式在維西縣成為標桿。此外,南方電網投資建成了集菌種繁育、農產品加工、包裝、運輸等于一體的塔城綜合基地,整合六大類24個農特產品,并于2018年在全縣4個鄉鎮10個合作社推廣種植羊肚菌近400畝,實現總收入210余萬元。 生產發展起來了,還得為產品找銷路,才能解決農戶的持續增收問題。“充分發揮南方電網平臺作用,探索‘內外聯動+產銷對接’消費扶貧模式,通過網絡、電商、超市、內部食堂等形式,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幫助掛鉤貧困點增收致富。”云南電網公司扶貧辦副主任陶潔介紹,截至2020年4月底,云南電網公司累計幫助維西縣銷售農特產品3860萬元,實現利潤283萬元,帶動42個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發展特色農業,4466戶群眾實現戶均增收4962元。 “現在,維西縣特色農業扶貧開發有限公司已成為迪慶州農業龍頭企業,創新建立的產業模式和供銷機制,與新型農村經營主體、貧困戶形成了有效的連接,為維西縣鞏固提升脫貧成效提供了有力支持。”據維西縣特色農業扶貧開發有限公司產業經理陳延鶴介紹,2019年,扶貧開發公司采用與農戶合作的方式種植羊肚菌,種植面積擴大至1000畝,占全縣羊肚菌種植總面積的90%以上,產業規模化效益初顯,羊肚菌被納入全縣產業發展規劃。 教育扶貧:智志雙扶,持續激發內生動力 “那次免費的培訓改變了我的人生。”維西縣永春鄉村民和麗輝以前做夢都想走出大山,但苦于無技在身,擔心在大都市扎不下根。2018年,他參加了南方電網舉辦的免費電工技能培訓,并在培訓后與南方電網推薦的用工單位簽定了勞動合同,有了穩定的收入,家里也順利脫貧。 在通過農網改造升級、扶持拓展地方產業等方式大力開展扶貧工作的同時,南方電網結合維西縣存在農村剩余勞動人口及農村勞動力生產生活技能偏低實際,按照“治窮先治愚、扶貧先扶志”的思路,采用“送教上門”“送技能到手”的方式,對維西縣農村剩余勞動力開展電力技能培訓,2017年以來,累計開展了18期電工技能培訓,其中1380人通過培訓考試合格取得初級工(國家職業資格五級)職業資格證書,提升了貧困群眾就業能力,促進轉移就業。 “‘送技上門’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維西縣農村勞動力生產生活技能偏低的問題,提升了貧困地區剩余勞動力能力素質,為農村剩余勞動人口提供了學習和就業的機會。”2018年,時任維西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和澄均認為,南方電網扶貧工作做得深、細、實,對維西縣脫貧摘帽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此外,2019年起,云南電網公司投入307萬元,在維西縣所有10個鄉鎮寄宿制中心小學建設“南網知行”書屋,為4000余名貧困地區孩子提供更廣闊的學習平臺。 (人民日報客戶端廣東頻道 記者 殷浩欽 魏巍 朱麗 張蓓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