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自林 和泰君
時下,位于各加尼拉村民小組半山腰的坡地上,紫色的白芨花開得正艷,次竹奶奶穿梭在花叢深處,正忙著給白芨地除草。 自實施精準扶貧工作以來,德欽縣拖頂鄉在深入總結分析產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結合該縣“長短結合、以長為主、以短養長”的產業發展思路,積極調整產業結構,以“四大產業”(山地特色養殖業、傳統農業產業、中藥材產業、林果產業)合理布局全鄉產業發展。其中,中藥材作為重頭產業,今年種植面積達12000多畝。 各加尼拉村民小組是拖頂鄉洛沙村典型的二半山區,平均海拔在2800米左右,中藥材是當地主要的增收產業,在長期的種植過程中,村民已熟練掌握種植技術。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該村中藥材產業也得到了進一步鞏固和壯大。當下,順著盤山公路蜿蜒而上,處處可見長勢良好的各類中藥材。 和永林是村里有名的中藥材種植能手。在他的藥材基地里,自行育苗的珠子參幼苗已抽出嫩葉。他說:“我種的5畝多珠子參都是以前從野外挖來的。由于受土壤、海拔等因素影響,珠子參自行育苗難度很大,但經過多年的摸索,我已經掌握了自行育苗技術。”在他的藥材基地,大多都是重樓、珠子參等長期產業,通過長短結合的方式,今年,他還種上了600多塘野生天麻和10余畝的白蕓豆,2017年種植的8畝多紫花三叉白芨花開正艷。 扎定主是一位留守老人,家中只有他和兒子兩個人。兒子長期在外打工。在藥山上,他種下的15畝木香、當歸和附子長勢不錯;在村里他還種了8畝多的重樓、秦艽。這段時間,老人基本都在藥山上管理藥材地。扎定主說:“我們這里一直有種植中藥材的傳統。現在我一個人就種了20多畝地。去年,木香收入17000多元,秦艽收入10000元,附子收入5000元左右。” 近年來,在推動中藥材發展的同時,拖頂鄉還注重產業的配套發展,核桃、花椒等經濟林果成為群眾增收的有力“幫手”。在各加尼拉中藥材種植基地,各地塊四周都種上了大紅袍花椒苗,不久,它們將成為一排排生態圍欄。 各加尼拉村民小組藥山上,上百畝的種植基地蔚為壯觀。木香、重樓、珠子參、當歸、秦艽、附子、天麻等各類中藥材在這里應有盡有。在大山的山坳里,還有很多成片的藥材種植基地。憑借中藥材種植,該村收入最高家庭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上,中藥材種植正在成為這里廣大貧困群眾脫貧增收的“良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