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硬化路四通八達,自來水接到村民家門口,“積分超市”改變了村容村貌,連片的產業為村民帶來了經濟效益,小日子越過越紅火……隨著脫貧攻堅的不斷深入,維西縣攀天閣鄉工農村這個昔日偏遠落后的深度貧困村,正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新氣象、新變化。 自2015年掛包工農村以來,州委組織部通過建立健全“部長帶頭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其他領導干部配合抓、駐村干部直接抓、干部職工結對抓”的長效幫扶機制,為工農村脫貧摘帽奠定了堅實基礎。 制定脫貧攻堅“路線圖” 面對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群眾內生動力不足、產業基礎薄弱、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的工農村,州委組織部歷任部長和班子成員多次實地調研,同鄉黨委政府、村“兩委”及駐村干部座談,共同謀劃脫貧路子。同時,結合工農村實際,州委組織部積極幫助村“兩委”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農村人居環境提升、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等方面工作思路,為全村脫貧致富指明了方向。 在州委組織部的幫助下,工農村以“貧困群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新風尚”為目標,大力實施“素質提升、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基層組織建設、村容村貌整治”五大工程,有效解決了基礎設施落后、產業發展滯后、人居環境面貌不佳、人員素質不高等問題,244戶907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從45.2%降到了1.2%,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抓好黨建促進脫貧工作 州委組織部充分發揮職能優勢,以“建強基層黨組織,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為著力點,著力推動工農村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成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堅強戰斗堡壘。依托“三聯三幫三促”活動,部機關黨支部還與工農村黨總支開展結對共建,通過聯合開展濟貧幫困、主題黨日活動,領導干部上黨課、講政策,支部黨員同學習、同進步等方式,共建過硬支部、共同服務群眾、加強基層治理、助力脫貧攻堅。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針對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的實際,州委組織部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幫扶工作的重點,積極發揮部門優勢,多方爭取、整合資源,推動村內道路交通、房屋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為工農村加快脫貧提供強力支撐。 2015年以來,州委組織部協調解決220萬元資金用于工農村村委會與農貿市場建設,并以農貿市場為依托,建立了工農村“逢三街”,為群眾銷售農特產品、牲畜交易等提供場地和平臺,有效解決了當地群眾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也為工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先后協調解決100萬元資金用于兩個村民小組片區聯通道路以及5個村民小組組內入戶衛生路建設,涉及13公里,惠及150余戶農戶。積極爭取全村通組入戶道路建設,徹底改變了工農村過往通組入戶路“晴通雨阻”的狀況。累計協調369萬余元危房改造項目資金,用于工農村貧困戶住房改善,直接投入部門資金80余萬元用于重度貧困戶房屋建設,讓困難農戶告別“憂心房”,住上“舒心房”。 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州委組織部積極響應維西縣“四美創建”工作安排,多次組織干部職工入戶一對一開展政策宣傳、手把手指導農戶整理內務、美化庭院環境,分3批次為貧困群眾添補生活物品,并先后補助資金26萬元幫助農戶購置大件家具。投入10萬元創建了工農村“四美創建”積分超市,通過獎懲結合,鼓勵引導群眾積極參與公益活動、整治環境衛生、遵守村規民約,養成衛生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激發貧困群眾自強脫貧的內生動力,進一步筑牢“幸福生活靠自己的雙手奮斗”的理念。 秉承“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的幫扶理念,州委組織部積極引導貧困家庭重視教育,努力為子女教育創造良好條件。2017年,建立工農村大學新生助學金幫扶機制,為貧困學子提供經費支持,先后發放3批次7.5萬元,共資助大學生25名;2019年,安排經費1萬元為工農完小53名學生送上愛心書包、文具禮盒和圖書,并為工農村在讀小學生發放書籍2000余冊。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在持續不懈的努力下,工農村基礎設施得到全面加強,村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