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一名失去右腿的年輕小伙找到村干部,謝絕了村里將他家納入貧困戶的提議,他說,我想把機會讓給更需要的人。這名小伙子名叫農布,是香格里拉市五境鄉倉覺村吉史卡村民小組村民,彼時的農布已經走出了失去右腿的陰影,邁上了養殖黑山羊的陽光大道。如今,農布不僅把自己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還帶動了許多像他這樣的殘疾家庭脫貧致富。 2009年冬天,27歲的農布在一次運輸木料途中發生意外,家里花光了所有積蓄依然沒能保住他的右腿,不久,他的母親也因為突發腦溢血去世,身體的傷痛和家庭的變故帶來的雙重打擊伴隨著農布度過了有史以來最為漫長的冬天。家里年邁的父親因為先天性小兒麻痹,行動不便,年輕的妻子只顧得上照顧剛滿三個月的兒子和自己。那個冬天,農布想得最多的是“我的人生還有其他可能嗎?”他知道,即使失去了一條腿,也不能成為他逃避生活的理由,他還是這個家的頂梁柱。 了解到農布家的情況后,政府和殘聯部門將農布家作為特別困難家庭給予了重點關懷和慰問。第一時間將農布住院的醫藥費通過醫療保險報銷到位,連帶政府的慰問金一并送到農布家里。身邊的親人和朋友更是用盡一切辦法安慰、鼓勵和支持農布,這一切像陽光雨露滋潤著農布干渴的心田,潛移默化地改變著農布。農布真切地感受到了親戚朋友給予他的無限關愛和期望,逐漸變得開朗起來,開始憧憬起美好的未來。慢慢地,農布有了獨立自強生活的信心。幾個月后,農布第一次嘗試柱著雙拐走出家門,此時,冬天已經過去,明亮的陽光照耀在青青草地上,微風夾雜著青草和鮮花的芬芳吹過,從小跟隨著父親在山間放牧的農布心中一亮,萌生了養羊的想法。 看到農布興致頗高,父親和妻子也無條件地支持他。說干就干,拿著僅剩的一點家底,農布東拼西湊,又從親戚家借了幾萬塊,購進了80只黑山羊,從此,一家人齊心協力,一心撲在黑山羊養殖上,扛飼料、修羊舍、抓羊……妻子承包了所有重活,父親也拖著跛腿四處追羊。農布則努力地練習拄拐行走,漸漸地他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了,家里也充滿了活力和笑聲。2013年,農布家的山羊,已經從80只發展到了450只,靠著逐年出欄一定數額的山羊還清了債務,生活寬裕起來。 自己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農布又有了新的想法。在五境鄉還有許多像自己一樣的殘疾人,這些家庭也同樣面臨因病致貧、因殘致貧的困境,農布心想以自己的親生經歷更能發動這些貧困家庭動起來,增收致富。 2013年,在迪慶州殘聯、香格里拉市畜牧局以及多家單位企業的幫扶下,農布牽頭成立了“香格里拉市翁布煊堅黑山羊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參與者是家鄉的28戶殘疾家庭。通過“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由合作社向農戶提供羊仔,并與農戶簽訂收購保護價,形成訂單養殖,還積極幫助農戶進行圈舍改良、提供技術指導。貧困戶通過在養殖廠打工、黑山羊出售、糞便出售、青儲飼料種植等獲得了穩定收益。“我在這放羊已經3年了,一年有三、四萬元的收入。”子母雄村民小組的啊四妹身體有殘疾,父親眼睛失明,家里的收入全靠她在合作社務工。 2018年,在香格里拉市黨委政府和殘聯部門的資金支持下,農布新建了占地面積約600平方米的有機肥加工廠,進一步提高了養殖產業附加值。短短幾年里,翁布煊堅種養殖合作社的黑山羊從最初的450只達到了目前的2500余只,養殖場從一個擴大到5個,為了拓寬銷路,合作社與麗江餐飲經銷商簽訂了銷售協議。“五境鄉黑山羊肉質好、口感好、純生態”的口碑也吸引著大量商家慕名前來尋求合作,農布也入股在香格里拉市城區開起了黑山羊火鍋店,合作社社員年均收入達到3萬多元。 “農布作為一個殘疾人,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致富帶頭人,我們也應該學習他這種樂觀、堅強、不放棄的精神,像他一樣把日子過得越來越好!”農仁村民小組的巴松說。 海拔2300的荒坡上,占地100余畝的新基地正在有序開工建設。四周青山環繞,高山牡丹花開正盛,羊群點綴在草地間,構成了一幅絕美的畫卷。“新基地年底就要完工,建成后可以實現養殖、屠宰、冷凍、加工一條龍,產業鏈會更加完善,到時候就能帶動更多農戶,幫助更多人致富。”農布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