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欽縣燕門鄉巴東村通過探索核桃產業發展,實現了華麗轉身。 巴東村是典型的二半山區,山高坡陡,耕地少且多為旱地,種養殖發展受限。“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一些巴東人就走出家鄉到外地打工。 還有的巴東人選擇扎根家鄉,探索發展產業。他們先向鄰近的茨中村學習種植葡萄,但巴東村雨水過多,影響葡萄生長,成效不大。在鄉黨委政府的引導下,巴東村結合當地氣候、地理特點,推廣種植核桃,并對原產的核桃樹進行改良。2013年以來,品質優良的巴東村泡核桃結果了。 單純銷售核桃收入較低,加上縣內外廣泛種植核桃,市場飽和,巴東村的核桃銷路不暢,制約了核桃種植產業發展。如何破解產業發展難題? 2016年,鄉黨委政府、村“兩委”認真討論研究脫貧攻堅產業發展舉措,認為要抓住巴東村作為州級核桃種植示范點的機會,爭取做大做強核桃產業。 一是積極與外地的合作社對接、簽合同,通過訂單式收購來消化村里的核桃,但因核桃市場飽和,收購價格較低。 二是對核桃進行初加工。2017年,組織鄉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湖北等地的核桃加工作坊考察學習,整合茨中村和巴東村的產業發展資金,成立了德欽縣燕門鄉聚力和泰加工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起了核桃油加工廠。 2018年底,巴東村產出了第一批精煉核桃油,并通過電信等單位的訂單,巴東村戶均增收6000元。 巴東村村民永勝是建檔立卡戶,他有壓榨核桃油的工作經驗,成為核桃油加工廠的固定用工 ,年收入3萬多元,加上自家種植的12畝核桃,實現了脫貧。 如今,巴東村核桃油加工廠在德欽縣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村“兩委”正著力打造產業鏈,今年年初通過整合各項幫扶資金約280萬元,進行技術改造升級,加工廠分為核桃分揀區、壓榨區、無菌廠房,開始加工核桃仁,探索生產核桃乳等深加工產品,努力讓核桃更值錢。 目前,巴東村正在申報SC食品生產許可證。在中國電信云南公司的幫助下,村里已與成都的電商平臺簽訂了合約,爭取讓巴東的核桃產品通過互聯網走出大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