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慶所需 上海所能

來源:香格里拉網 作者: 文匯報記者 付鑫鑫 發布時間:2020-07-20 09:20:17

——上海市幫扶迪慶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紀實

高原藏區,山川交錯、物候多樣,這里格桑花盛開、雪山巍峨,是野牦牛、藏羚羊盡情奔跑的自然家園。同時,這里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多發、資源相對匱乏,是我國具有代表性的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迪慶州委副書記、州長齊建新接受采訪時表示,近年來,在脫貧攻堅、滬滇合作方面,云南藏區得到了國家及上海市的大力援助,尤其體現在產業發展、教育傳幫帶、健康扶貧、人才培訓方面。他說:“云南藏區非常感謝上海的關心和幫扶!”

上海援滇干部、滬滇扶貧協作迪慶州領導小組組長邵鈞介紹,圍繞脫貧攻堅難點和藏區工作重點,小組堅持“迪慶所需、上海所能”,以扎實作風、務實措施,穩步推動滬滇對口支援各領域工作取得新進展。

今年,迪慶小組將精準實施七大行動,發揮產業扶貧、勞務協作、教育扶貧、健康扶貧、攜手奔小康、貧困農村提升、社會公益扶貧的作用。“上半年受疫情影響,有的項目延期開工,但相信一定能圓滿完成任務,進一步提升對口支援的精準性、影響力。”邵鈞說。

健康扶貧:州醫院創三甲,援滇醫生功不可沒

“患者65歲,香格里拉市本地人,因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癥在迪慶州人民醫院規律血透,明天欲進行膀胱鏡下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TURBT)。考慮到血透有可能增加膀胱癌、腎癌等的發生率,對心臟功能影響較大,血透可能引起出血等,請教兩位專家:血透病人進行TURBT手術前管理、術中用藥、術后并發癥等應注意哪些事項?”

6月11日周四上午,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人民醫院會議室,上海援滇醫生、上海瑞金醫院北院(下稱瑞金北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潘雋瑋通過遠程醫療系統,連線上海瑞金醫院腎臟科主任醫師王偉銘、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徐達。

坐鎮后方的王偉銘、徐達兩位專家,詳細詢問了患者的尿量、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誘因、糖化血紅蛋白指標等,在視頻另一端叮囑:術前可進行多學科會診,術中要留心出血、麻醉科醫師可隨時介入把關,術后膀胱持續沖洗至少1日,觀察是否反復出血;因患者每日有較多尿量,周五手術至下次透析間隔可以適當延長,但應注意電解質等情況;血透時可考慮無肝素透析。

“幸虧有了上海專家和援滇醫生的幫助,否則我們真不知該怎么辦。”迪慶州人民醫院外三科副主任醫師趙玉榮首次見到因腎功能衰竭做血透、又患膀胱腫瘤的病人,這在全州也算首例。“以前,有市民得了膀胱癌就到昆明去看,哪會選擇在我們本地做手術。”

迪慶州人民醫院副院長和嘉明告訴記者,2016年以來,上海加大迪慶州衛生事業幫扶力度。“十三五”期間,滬滇幫扶援建資金主要用于購置高原心血管疾病特色專科緊需的數字減影血管造影X線機(DSA)、80高端螺旋CT、心臟彩超等設施設備,以及介入手術室建設。

在人員方面,瑞金北院先后派出8批來自10多個不同臨床學科的40位醫生,來到迪慶。目前,州醫院規范建設二級學科8個,開展新技術、新項目50余項,其中包括在全省比較先進、在州內填補空白的技術20余項。

“6月5日,云南省衛健委官宣州醫院‘創三甲’成功,其中援滇醫生功不可沒。他們不僅幫我們新創了學科,還帶來了智慧醫學、微創手術、腔鏡化治療、精細化管理等先進理念。同時,我們也派出200多人次前往上海瑞金北院學習交流,獲益匪淺。”和嘉明說。

這次手術的主刀醫師潘雋瑋,是今年年初來州醫院支援的醫療隊隊長,“我們上半年共來了5位醫生,另外4位分別是急診科王運興、超聲科趙然、藥劑科張文見、護理門診陳驪莎。春節后從上海出發時,正值疫情暴發,但大家積極‘請戰’前線,跟著大部隊來到迪慶。畢竟,醫生的天職就是救死扶傷,人都不來,怎么可能幫上這里的忙?”

為期半年的援滇工作即將結束,潘雋瑋等5人于7月初回到上海,接力棒交給下一批援滇醫生。“來了州醫院,我們很高興和大家打成一片。半年來,我最長的一次手術做了9個多小時,換作上海,可能4個小時就搞定了。之所以手術時間長,一是因為香格里拉海拔高,需要應對高原的缺氧和疲勞;二是手術中需與當地醫生實時交流細節,以便更好地配合,并幫助他們將來自主把控。”潘雋瑋說。

護士臺旁,一面寫有“仁心仁術 杏林風范”的錦旗,在白熾燈的照射下特別耀眼。它是香格里拉市上江鄉三蘭組楊建全專門送給潘雋瑋和外三科全體醫護人員的,這不僅是一份感謝上海援滇的紀念,更是一份令人滿意的成績單。

教育扶貧:動員社會公益機構,資助大學生求學就業

從香格里拉市出發,往西南行進約200公里,即抵達維西傈僳族自治縣——“中國傈僳族文化的發祥地”。

康普鄉阿尼比村,距維西縣城63公里,轄12個村民小組,其中江邊1個村民小組,半山區6個村民小組,高半山區5個村民小組。

6月14日周日下午,就讀于云南民族大學的傈僳族姑娘余衛香,正與媽媽豐麗群用傈僳語視頻聊天。  

家住高半山區的豐麗群,有兩個女兒,老大余衛香讀大三,老二余衛清讀高三,“如果沒有政府的幫扶,恐怕兩個閨女都讀不下去了。”

時光倒推到6年前,余衛香考上高一,妹妹正好要上初一,高中并非義務教育,得交學費。那時候,父母生病,家里資金困難。余衛香想到了輟學去打工,和父母一起供妹妹讀書。

送妹妹去初中報到那會,余衛香什么也沒有說。開學后不久,阿尼比村黨總支書記唐海峰找上門來。原來,余衛香輟學的事情被村里發現了,村里趕緊派他來做工作,還給她找來了助學金。

2015年之前,阿尼比村僅有2名大專生。唐海峰介紹,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村委會本著“扶貧必扶智、治貧先治愚”的思路,通過召開村干部會議、村民小組會議、黨員大會、工作隊入戶遍訪等方式,大力宣傳引導,要求全村適齡兒童接受基本教育,鼓勵青少年主動追求高等教育,引導學生畢業后積極謀職就業。現在,義務教育階段已實現0失學0輟學。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7月,在上海市寶山區工商聯的組織下,相宜本草等公司對阿尼比村13名在讀大學(專)生進行資助,自2019年起,按照每生每學年6000元的標準發放助學基金直至畢業。

同樣享受助學基金的,還有就讀大理學院的大三學生游占玉。父親游正清是名殘疾人,腿腳不便。

“女娃讀書還可以,今年畢業后,她想考專升本。” 45歲的游正清一直希望女兒能讀個書,今后找份不錯的工作,“政府和企業的幫扶解決了家里的大問題。孩子如果考上本科,我們能供得上。”如今,游占玉在校一年開支8000元左右,扣除6000元助學金,家里只需負擔2000元。

游正清說,現在條件比以前好多了。過去,豬肉只賣7-8元/斤,現在可以賣到17-18元。“我家養了7頭大豬、12頭小豬,還有6畝多玉米地,又種了魔芋、核桃、木香等,一年收入有2萬多元。國家的政策好啊,供娃讀書的壓力小多了。”

唐海峰補充說,滬滇協作項目和“萬企幫萬村”,既減輕了學生家庭的教育負擔,又解除了大多數家長及學生的輟學思想。“目前,阿尼比村全村在校學生114人,其中,大學(專)14人。可以說,我們村受教育情況持續向好,發展教育促脫貧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他還透露,2018年,托扒比組一名大學生畢業后,到本地事業單位就業,成為30年來阿尼比村走出去的第一位公職人員。

在掛斷視頻電話前,記者問余衛香,大學畢業后想干嘛?她不假思索地答道:“我學的是少數民族語言與文學,跟傈僳語相關。畢業后,我想回家當一名老師,因為我是從高山里走出來的孩子,還是想回到那里,為家鄉多作些貢獻。”

產業扶貧:在上海,足不出戶也能品嘗藏區美食

以香格里拉市為中心,沿G214國道,往西北方向驅車三四十公里,道路兩旁的黑陶店眼見多了起來。原來,這里是尼西鄉湯滿村,所轄的自然村湯堆村已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小而美”的湯堆村,最有名的是桃花路、尼西雞和黑陶。三四月份,桃花盛開,落英繽紛,游客摩肩接踵,流連忘返。

“周末,桃花路的高峰客流量有三四千人次。為了打造好這條‘網紅路’,在滬滇協作項目的幫扶下,我們對鄉村旅游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升級,道路硬化、路燈亮化,建大型停車場、休息亭、旅游公廁等等。”湯滿村黨總支書洛桑卓瑪指著路旁新栽的雪松說,“還有環境綠化,雪松都還在澆水嘛!”

游客越來越多,當地村民扎巴在其中發現了商機,自發建起了一幢占地3畝、設有24個標間的民宿。在桃花路的盡頭,記者看見了一片繁忙的工地景象,工人們正熱火朝天地蓋房子。

“除了‘桃花路’,到了七八月還有向日葵花田可供觀賞。不少大學生暑期實踐,也會選擇到藏民家里觀摩黑陶制作。黑陶是尼西鄉特有,與之配套的還有尼西雞。《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第一集里就拍了我們尼西黑陶燉出來的尼西雞。”談起村里的特產,洛桑卓瑪如數家珍。

在國家級藏族黑陶燒制技藝生產性保護傳習中心,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當珍批初一邊用手拍打陶鍋外圍,一邊接受采訪說:“我從7歲就開始跟著爸爸、爺爺學做陶,今年已經50歲了。以前,做黑陶就五六家,只為填飽肚子;現在,迪慶發展旅游,做尼西黑陶的人越來越多。村里161戶人家,108戶都在做黑陶,我帶的徒弟最多時有50多個,北京、上海、南京都有。”

“明天,我還要上直播推廣黑陶和尼西雞。”當珍批初兒子拉茸肖巴笑著說,就像福建德化白瓷“養活”了一個縣城,“我希望,將來尼西黑陶也能養活我們整個鄉村。”

上海援滇干部、香格里拉市副市長楊建富解釋,原料僅限當地的黑陶和尼西雞是上海對口幫扶尼西鄉的土特農產。“上海出資新建傳習中心、升級基礎設施建設,以吸引更多游客。有了客流,自然就可以帶動鄉村振興。現在,申城的盒馬鮮生超市里就有‘尼西雞’售賣,市民足不出戶就可品嘗云南藏區特色美食。”他說。

從尼西鄉出發,再繞山約100公里,就到了被譽為“迪慶雪域高原小江南”的維西縣塔城鎮。

“這里海拔較低,氣候宜人,啟別村千年銀杏聞名遐邇。不遠處,有達摩祖師洞;更遠一些,還有滇金絲猴國家公園。”上海援滇干部、維西縣副縣長忻椰駿介紹,未來這里將打造鄉村旅游2.0版,投資建設鄉間民宿、停車場等設施,“游客從麗江、香格里拉來到維西,可以在村里過個周末,品味傈僳族風土人情的同時,看看滇金絲猴,還可順便了解下佛教文化。”

從維西縣沿瀾滄江沿江而上,行程200多公里,巍峨連綿的梅里雪山撲面而來。

梅里雪山,位于云南迪慶州德欽縣與西藏林芝市察隅縣之間,全長150公里。“梅里”一詞為德欽藏語漢譯,意指藥山,因盛產各種名貴藥材而得名。

上海援滇干部、德欽縣副縣長顧春華告訴記者:“除了梅里雪山,德欽的‘特產’還有梅里冰酒,度數不高于15度,口感很甜,頗似葡萄汁。”

德欽的葡萄種植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9世紀中葉。法國傳教士來到德欽茨中,于1867年建起茨中教堂,并在教堂四周種下葡萄名品——赤霞珠。

梅里冰酒莊生產車間主任、釀酒師趙增先介紹,赤霞珠以前在國外都做干紅葡萄酒。“我們試驗發現,赤霞珠做冰紅也很合適。云嶺鄉的葡萄園地處干熱河谷,海拔從2300-3000米不等。一般,在零下七八攝氏度時采摘,經篩選后,再放入破碎機發酵成形。”

“有了滬滇協作項目的支持,云嶺鄉布村梅里冰酒冰葡萄基地基礎設施有了很大提升,再也不擔心水源了。”香格里拉工業園區德欽葡萄產業園區管委會項目負責人娜卓瑪說。

一方面,在葡萄基地安裝滴灌設備400畝,修復基地蓄水池,可提升改造原有水源頭水池;另一方面,拆移安裝鋼管1000米、新建鋼管400米,更換一扇閘門,修建水源頭攔水壩一座。

等到項目驗收后,不僅能解決布村村民飲水困難問題,今年還能讓葡萄種植戶依靠修枝、打藥等農活,戶均增收500元左右,惠及47戶242人。

6月下旬,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鎮聯合村齊學谷小組20棟鄉村民宿開工建設,計劃打造周末自駕游、G214線旅游軸上的“新亮點”。

“在迪慶,助力鄉村旅游發展,我們希望憑借云南藏區特色游,從上海、昆明引入更多客人。滬滇一家親,攜手奔小康。”邵鈞說。

責任編輯:卓瑪拉初
性欧洲精品videos| 视频一区二区精品的福利| 久久久影院亚洲精品|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野外|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麻豆| 久久只这里是精品66| 久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久久久久久久久毛片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HE|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 国产亚洲精品欧洲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卡一卡二卡三| 2020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潘金莲| 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精品一国产精品| 久久6这里只有精品|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999任你躁在线精品免费不卡| 久久久精品波多野结衣AV| 久久99热66这里只有精品一| 久久精品视频16|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字幕 |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性| 亚洲va精品中文字幕| 精品麻豆丝袜高跟鞋AV|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99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蜜桃| 久久只这里是精品66|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四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网站|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福利片尤物| 国产精品白丝AV在线观看播放|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播放器| 色婷婷久久久SWAG精品| 国产色精品vr一区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