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個提升工程確保脫貧攻堅質量高成色足可持續 香格里拉網訊 (記者 李曉翠) 8月17日,州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施春德接受“一周一訪談”欄目專訪,就“十三五”期間我州的脫貧攻堅工作開展情況、“兩不愁三保障”的落實情況以及“十四五”規劃編制情況等進行了介紹。 據悉,2015年末,全州共有19553戶74139人納入建檔立卡管理,經過幾年的努力,貧困發生率由24.95%下降到0.53%,全州147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全州三縣(市)均已摘帽退出。 施春德說,近年來,我州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成效,高原群眾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有著說不盡寫不完的經驗和成績,但是要確保脫貧攻堅質量高、成色足、可持續,確保脫貧成效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我們還要以“回頭看、回頭查、回頭幫”為主題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百日提升行動為抓手,扎實開展“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查漏補缺,加快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持續推進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切實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同時編制好脫貧攻堅鞏固提升規劃,確定一個目標,爭取從2020年至2022年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與全省基本持平,并從產業發展、素質提升、健康服務、鄉村治理和民族團結五個方面做好五個提升工程。 抓好產業發展提質增效工程。進一步聚焦產業就業提質增效,圍繞高原特色產業,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和發展布局,選好主導產業,做大做強產業基地,培育好新型經營主體,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注重發揮帶貧作用,通過實施基地建設、產品加工、觀光農業等項目,不斷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生態觀光農業示范區建設,帶動更多的群眾參與產業發展促進增收。 抓好素質提升工程。在繼續補齊教育基礎短板的同時,持續鞏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入學率、鞏固率、升學率穩升保質,職業教育辦學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人均受教育年限在2019年8.2年的基礎上實現逐年提升,有效阻止貧困代際傳遞;同時,針對群眾就業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能培訓,采取“請進來”和“走出去”的雙向措施,引進人才發展職業教育,拓寬就業渠道,并有序向沿海城市進行勞務輸出,讓群眾穩定就業,增加現金收入。 抓好醫療基礎設施和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繼續推動醫療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全面實現鄉鎮衛生院達標創建和縣級醫院創三級甲等標準有質的突破,州內醫療就診、住院比例明顯提升,有效控制因病致貧返貧,同時,全面加快推動公共醫療服務能力,加強遠程診療臨床診斷水平,降低就醫治療成本,并通過開展健康文明新風尚教育,真正實現人均預期壽命提升目標。 抓好鄉村治理和文明建設提升工程。繼續鞏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取得的成果,積極發揮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主體作用,不斷完善鄉村治理的長效機制,繼續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實現農村人居環境達到一檔標準以上;繼續實施生態建設和生態保護工程,向上爭取和提高護林員工資,讓群眾端上生態碗、吃上生態飯。同時,注重加快生態文明縣和生態文明村創建力度,力爭2020年均實現省級生態文明縣創建。 抓好民族團結和穩定示范創建工程。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九進”活動,實施“十縣百鄉千村萬戶示范創建工程”,在目前推進3個示范縣(市)、11個示范鄉(鎮)、95個示范村(社區)和22個少數民族特色村建設的基礎上,全力推動示范縣、示范村鎮、示范社區、示范單位創建進程,打造民族團結示范創建特色化、亮點化,與鄉村振興戰略結合起來,創建帶動鄉村旅游融合發展,實現社會和諧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