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洪程 “聽了省非遺保護中心胡榮海等專家的講解,進一步增強了我們對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要性、必要性的認識,讓我們懂得了要按照什么樣的途徑和方法保護好、傳承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痹?0月21日舉行的維西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業務知識培訓班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阿尺目刮傳承人李碧清的話引起前來參加培訓的維西縣國家級、省級、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和各鄉鎮文化站負責人的共鳴。 培訓期間,云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戶、藏族傳統古典熱巴舞傳承人黃照清聽得很認真。黃照清,漢族,家住塔城鎮塔城村陰都彎村民小組。這幾年,老人親眼見證了民族民間文化給塔城鎮鄉村旅游業發展帶來的好處?!敖陙?,塔城鎮的鄉村旅游業蓬勃發展,加快了各族群眾脫貧致富的步伐,促進了民族團結進步。文化是塔城鎮鄉村旅游業的發展之魂,作為非遺傳承人,我有責任、有義務把熱巴舞保護好、傳承好,促進文化維西建設,讓更多的群眾吃上‘旅游飯’。” 近年來,維西縣高度重視非遺的保護與傳承工作,把文化資源變成資本,資本轉化成為旅游文化產業,讓非遺“活起來”。到目前,維西縣建成阿尺目刮、熱巴、瓦器器3個國家級非遺傳習所,走出一條“非遺+旅游+精準扶貧”的發展道路。鼓勵非遺傳承人建立“非遺作坊”,以傳承人一戶帶動多戶的方式,引導建檔立卡戶、非建檔立卡戶及各級工藝類傳承人傳承非遺文化。同樂村建檔立卡戶余念芝在非遺傳承人的幫助下加入了傈緣同樂文化專業合作社,去年她家靠賣傈僳族手工藝品收入8000多元。余念芝說:“我只管在老師的指導下制作手工藝品,銷售由合作社幫忙?,F在,我的技術提高了不少,手工藝品的質量也上去了,收入更多了?!蹦壳?,同樂村有40多名群眾加入合作社,從中受益。 按照“非遺+旅游+精準扶貧”的路子,目前,維西縣已有2100戶農戶加入“非遺作坊”,其中包括建檔立卡戶1720戶(康恩家園移民戶801戶)。 維西縣文化旅游局副局長李娜說:“文化興則旅游興,旅游興則群眾富。我們要認真實施文化維西戰略,當好新時代民族民間文化的保護人、傳承人,努力實現民族文化傳承和旅游業發展雙推進雙贏,帶動更多的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